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尋回武林隱去中的傳統武術(下)

「武術」兩字代表的是意義深遠且文化內涵豐富的一門技藝。(攝影/記者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武術」兩字代表的是意義深遠且文化內涵豐富的一門技藝。(攝影/記者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文、圖/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在十九世紀初期,「武術」兩字代表的是意義深遠且文化內涵豐富的一門技藝。在民國初期,「中國武術」因其內涵博大且為中華文化之「精粹」,由政府定名為「國術」,早期老一輩較熟悉的名詞便也是國術。

在我們寶島台灣,或許大家不知道「南北武學」在此扎根相映輝已逾一甲子,此為神州大地各省市所不及。

「武術」兩字代表的是意義深遠且文化內涵豐富的一門技藝。(攝影/記者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民國四十四年台灣首場國術大賽中,「鐵胳臂 王松亭先生」榮獲老年組冠軍。(攝影/記者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
老武術家王劍鋒先生演練「青龍探海劍」(攝影/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老武術家王劍鋒先生演練「青龍探海劍」。(攝影/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各路武學齊聚寶島

南方拳派最早由明末清初鄭氏遷台時傳入,當時軍中不乏武術好手,其宋江陣、太祖等拳派均是當時傳入。清末時期,雲林一代土匪猖獗,雲林仕紳更敦聘南少林拳師來台傳授金鷹武藝,這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阿善師」。唐山過台灣,授西螺七崁金鷹拳武藝,民初時期白鶴拳更有諸多名家來台定居,將各種名拳帶到台灣,其風格顯著可說是南少林之最佳寫照。因當時為日治時期,日本禁止習練漢人武術,各大拳師只能將明館轉為暗館教授,甚至半夜授徒或擇人而傳,傳承雖艱難但薪火相傳不絕如縷。

第三屆南方拳術組選手陳榮恩表演南派佛家拳,八仙過海,此拳種已幾近失傳。(攝影/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第三屆南方拳術組選手陳榮恩表演南派佛家拳,八仙過海,此拳種已幾近失傳。(攝影/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北方武術則由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時,許多北派名師紛紛一同抵台,帶來之門派眾多如:北少林、八極拳、螳螂拳、八卦掌、形意拳、六合拳、通臂、黑虎、孫臏、太極等,北派武學動作瀟灑大方體用兼備,北派武術很快就在全台廣傳,大專院校紛紛成立國術社團,軍警界亦聘請國術名家前往授課,南北武學在台蓬勃發展,成為台灣武林之一大特色。

門派體系包羅萬象

中華武術跟東西方武術最大的不同之一,它講究門派與師承。各門各派風格上與技擊用法都別具特色且各有千秋。門派一說自古便有,可以說是系統化的概念,其中包含著理論、技法、養生實戰等豐富組合。

比如說「長拳」,講究放長擊遠連綿不斷,演練起來舒展大方,體用兼備拳跤合一,長期習練骨正筋柔氣血流暢且體態優美;「通臂拳」以仿長臂猿猴之動作所創,以勁道通達背脊周身,一體鬆沉自若,養生技擊並重為特點;「螳螂拳」不僅仿螳螂之臂膀勾摟採掛等技法,更海納北派十七家名拳所創,其手法細緻身法靈巧多變且實戰性強,被武林人士稱之江湖黑拳。

八極拳則以「頭、肩、手、肘、履、胯、膝、足」等八部位之應用且勁道達八方極遠之處而得名「八極」,其風格剛猛古樸,被稱作短拳霸王;「翻子拳」則雙拳密如雨,快似一掛鞭而得名「八閃翻」;「詠春拳」則是以貼身短打,講究來留去送、甩手直衝等武學內涵,技擊上不與對手拚拳拚力,採用的借力使力、借力卸力、連消帶打。

武術富涵醫學科學

各家武學之浩瀚,體現出我們老祖宗在創編拳械時的用心,更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智慧結晶。真正傳統之武術均是以經絡學與力學為本,技擊上以兵法為要,更以中醫為旁參,其套路不僅僅有技擊攻防含意,更符合人體力學。

傳統武術妙處多,不僅有健身、修身、養生、防身、更有極高藝術欣賞之價值,絕非現今人所能隨意編纂自創而流傳。所謂傳統武術,守在「傳」並非守舊而不創新之意,而是由先賢所傳,有著老師對學生「傳道授業、薪火相傳」的意思,不僅僅教授武術面的知識,也包含著老師對學生,德性之要求,其內涵可謂是中華傳統文化五千年文化之根。

傳統武術當代反思

反觀現代資訊化時代的來臨,甚至於手機M化世代的來臨,大家已經漸漸忽略掉這一曾經在我們中華歷史上,以至於寶島台灣上綻放出美麗光芒的傳統「武術」。當年老師父們挾絕技飄洋來台,堅持傳承之理念,在那資源匱乏的年代,自己都吃不飽又要養家餬口,仍不畏辛苦傳承布道,這種師徒之間的責任,很難用文字來表達,但卻是武德的最佳體現,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承傳之美」。

趙福林大師民國39年來台。現已9旬高齡,為弘揚中華武術,不遠千里親赴新唐人大賽,演示八德棍,獲榮譽貢獻獎。(攝影/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趙福林大師民國39年來台。現已9旬高齡,為弘揚中華武術,不遠千里親赴新唐人大賽,演示八德棍,獲榮譽貢獻獎。(攝影/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傳統武術也不僅僅是現今大家知道的武術中的「套路」,套路僅是門派風格之體現之一。當然要把武學以藝術型式展現,演練套路是一個最好的辦法,但往往現今習武者皆以把習練傳統套路當作主課,殊不知傳統武術要掌握拳術之精粹以至於實戰應用,單單只練拳架是遠遠不夠,更需依循門派古法功法理論、技法、應用等下苦功持之以恆,方可達內外合一體用兼備。

第五屆男子器械組金獎得主林昌湘,來自台灣,演示九節鞭。(攝影/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第五屆男子器械組金獎得主林昌湘,來自台灣,演示九節鞭。(攝影/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第五屆亞太初賽南方拳術組入圍選手林安易(攝影/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第五屆亞太初賽南方拳術組入圍選手林安易(攝影/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第五屆亞太初賽男子拳術組入圍選手葛宣佑(攝影/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第五屆亞太初賽男子拳術組入圍選手葛宣佑(攝影/曾介宏、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現今的我們不妨花上功夫時間來探究這逐漸消失的傳統武學,不要讓它她僅存在電影、電視和小說中,讓這一技藝再次成為我中華文化之代表。

2019新唐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已經開始接受報名,歡迎各路武林高手共襄盛舉!!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即將於今年6月舉辦的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亞太區初賽,是您一窺傳統武術堂奧之入門磚。今年更增設10~18歲的少年組,希望能讓傳統武術往下扎根。誠摯的邀請您,一同為傳統武術的傳承者加油,我們所共同傳承的不只是武術的技法,更是那真正習武之人,秉記在心的武德道統,讓社會安定祥和的道德力量!(全文完)◇

大賽官網報名資訊QRCODE

大賽官網報名資訊詳情請掃描QRCODE(大紀元製圖)大賽官網報名資訊詳情請掃描QRCODE(大紀元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