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業 轉動台灣

【轉動台灣】分享與圓夢

廖婉如:奇美為大眾而生!

廖婉如副館長。(奇美博物館提供)
廖婉如副館長。(奇美博物館提供)

文/吳雁門
「奇美博物館」這座期許為「為大眾而生」的博物館,2018年被評為「亞洲最佳博物館第19名」。新館座落在仁德區都會公園內,2015年元旦揭幕迄今,參觀訪客達570萬人次,副館長廖婉如表示:每個家庭來到奇美,都會感受到幸福!

春暖乍寒,奧林帕斯橋上眾神迎賓。(攝影/吳雁門)春暖乍寒,奧林帕斯橋上眾神迎賓。(攝影/吳雁門)
奧林帕斯橋上,希臘神話12主神之宙斯雕像。(攝影/吳雁門)奧林帕斯橋上,希臘神話12主神之宙斯雕像。(攝影/吳雁門)

守護核心價值:博物館為大眾而存在

奇美博物館收藏展品以西方繪畫、雕塑、樂器、兵器和自然史等五類為主,主題館藏之豐,睥睨全台;融合古希臘與羅馬美學元素,純白基底的宮殿式建築,更典藏著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先生,橫跨近一個世紀,從孩提到老年的圓夢故事。 

創辦人許文龍(左),博物館典藏著許文龍從孩提到老年的圓夢故事。  (奇美博物館提供)創辦人許文龍(左),博物館典藏著許文龍從孩提到老年的圓夢故事。 (奇美博物館提供)

廖婉如是前奇美實業董事長,現任奇美博物館館長廖錦祥的女兒,許文龍外甥女,出身名門世家;父親與舅公正直、誠實、分享、自由和包容的身教,對她的價值觀養成影響深遠。廖婉如美國加州大學數學系畢業,並取得耶魯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 

仁德區新館的營運,原屬意她的夫婿林佳龍接手,林佳龍曾花12年時間,記錄創辦人口述360度的人生哲學,並編寫成《零與無限大》一書,他深刻理解創辦人想圓的是什麼樣的夢?2010年1月,林佳龍當選立法委員,變化改變了計畫,廖婉如遂從流行音樂電台主持台,及非營利組織社服團體,轉至奇美博物館服務。 

「思維必須順應時代,但核心價值是不能改變的!」廖婉如陪著先生走過激烈選戰,握過數萬雙選民的手,她悲憫的說,台灣人手的圖像,粗礪而堅忍!基層農漁工族群是「大眾」,冒暑犯寒,勞苦一生,他們和村里中的長輩,可能一輩子沒機會與博物館產生交集。許文龍看見了他們,而廖婉如和她的團隊,正承襲也守護著博物館為大眾而存在的核心價值。

與民分享 「藝術,要讓人看得懂」

璀璨典雅的西方宮殿式建築,奇美博物館期許為大眾而生。(奇美博物館提供)璀璨典雅的西方宮殿式建築,奇美博物館期許為大眾而生。(奇美博物館提供)

高齡91歲的許文龍,是台灣企業界的典範人物。許文龍360度的人生哲學,將人生派分成事業、釣魚與大自然相處、藝術、關懷社會及環境等區塊,其各占90度的人生。奇美集團眾多事業體中,奇美博物館與奇美醫院豐沛的人文內蘊,體現著許文龍藝術和社會關懷,兩個啟迪人心的公益人生面向。 

「賺錢,要給人幸福,不要在意銀行簿裡多或少一個零!」廖婉如詮釋著創辦人利他的價值觀,分享與照顧弱勢,他念茲在茲。「只要醫院態度好、醫生好、醫藥費便宜,我許文龍因此而破產,也很光榮!」賺錢,要給人幸福,他是個能知即行的實踐者。
「藝術廳」展示13至20世紀西洋藝術(奇美博物館提供)「藝術廳」展示13至20世紀西洋藝術。(奇美博物館提供)

許文龍、廖錦祥、廖婉如世代間俱堅持「社會將因博物館而更好」的信念。許文龍在貧困少年期常流連免費博物館,而留下美好的記憶,也埋下蓋博物館的種籽。廖婉如說,奇美在台灣是很早就實施週休二日的企業,員工還享有配股及免息借款等福祉。「大家都能釣到魚,是最快樂的結果!」他更投入巨資興建博物館,將珍藏的藝術品與民眾分享,提升分享的質感,在企業界更是鳳毛麟角了。 

奇美期許成為一座有幸福溫度的博物館,讓原本很少接觸藝術的阿公阿嬤來到博物館,也會覺得自在、喜歡。有一回,廖婉如到家樂福購物,一位賣茶葉的女士認出她來,興奮的拉著她的手說,自己和另兩位同事已到過博物館三次了。基層民眾願意一來再來,這就是奇美存在的價值!

無私展出  每項珍品皆「鎮館之寶」

許多人詢問,奇美博物館何以只收藏西洋藝術品,無台灣本土、中國或亞洲的文物?廖婉如答問道,一般民眾較容易接觸本土或東方藝術,但要出國到羅浮宮、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藝術殿堂參觀難度就高了,創辦人計畫性的將西方藝術品搬回台灣來,讓民眾有機會親炙西方古典藝術。

「雕塑大道」展出自文藝復興以降的雕塑作品(奇美博物館提供)「雕塑大道」展出自文藝復興以降的雕塑作品。(奇美博物館提供)

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館都有鎮館之寶,巴黎羅浮宮米洛的維納斯、倫敦大英博物館羅塞塔石碑、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等,俱廣為人知。「珍視每一件館藏,奇美不特別強調鎮館之寶!」廖婉如認為,藝術原本就是呈現民眾生活,應該讓大家找到自己對藝術的感動,用內心看見藝術的珍貴,而不是透過作者的名字、標籤的價格來判定藝術品的價值。 

進入館區,「雕塑大道」展出自文藝復興以降的雕塑作品,或磅礡或細膩,或莊嚴或溫馨,巨匠手下,精彩紛呈;「羅丹廳」布展19世紀羅丹及其師友9人之雕塑創作。轉入「繪畫廳」,生命之線、彼拉多之妻的夢境等巨幅寫實畫作,典雅、理性、均衡、靜穆的風格,發人遐想。循此窺知許文龍的繪畫興味,他特別鍾情於19世紀前古典精神洋溢的作品。

「兵器廳」一部兵器史,就是一部歷史。(奇美博物館提供)「兵器廳」一部兵器史,就是一部歷史。(奇美博物館提供)

「動物廳」展品來源涵蓋世界各地與各生態體系,標本種類展現生物之多樣性,中、小學生至動物廳,童心蕩漾,同樣是流連忘返,一如許文龍少年時。「兵器廳」收藏來自世界各地的兵器,一部兵器發展史,近似一部世界歷史。「樂器廳」展示世界各地的民族樂器,其中大、中、小提琴逾千把,收藏質量,全球第一。

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奇美博物館「動物廳」(奇美博物館提供)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奇美博物館「動物廳」。(奇美博物館提供)

五個廳展出近4千件藏品,約占基金會收藏的三分之一,琳瑯滿目、動人心弦;確是,無私的分享,每件珍品均宜視為鎮館之寶,值得細細品味。

暖思 暖言 暖行  為奇美注入溫度

人生經歷過什麼樣的挫折與考驗?廖婉如不假思索的二度提及選戰的煎熬,競選期間人就像是一丸泥,被狠狠地搓揉過。回博物館後,這些經驗和感受都昇華成暖思、暖言和暖行的動力。奇美服務著全台鄉親,需要注入溫度的。

逾千把典藏名琴開放申借,要讓琴聲響遍世界。圖中站立者為廖婉如。(奇美博物館提供)逾千把典藏名琴開放申借,要讓琴聲響遍世界。圖中站立者為廖婉如。(奇美博物館提供)

有溫度的行動諸如,藝術品靜態陳列方式,新世代手機族較不感興趣,為年輕人思考,開通了奇美網路博物館。因記得一雙雙粗糙的手,對不同背景訪客,導覽詞分別做了調適。已辦理31屆的「奇美藝術獎」,分具象美術創作、音樂類二類,獎助對象設定為有潛力、成名前的年輕人。名琴收藏,奇美博物館名聞遐邇,每把琴以一年為期,開放給學生及參加國際比賽者申借。

名琴館藏質量,居全球之冠。(攝影/吳雁門)名琴館藏質量,居全球之冠。(攝影/吳雁門)

「沒有永遠的企業,永遠存在的是博物館和醫院!」創辦人期待之深,壓力相對也大,4年來,約有四分之一的台灣民眾造訪過奇美博物館,如何讓民眾戀上奇美,一年一度燕歸來?以及創館初始理念,能獲得股東後代代代的認同,廖婉如稱二者是隱憂,但也是博物館要永遠存在的關鍵。 

訪談尾端,與我分享她的七座人生花園,從自我、婚姻、原生家庭花園、一路到朋友圈、工作圈、社會和價值花園,每天同時穿梭這七座花園,澆灌也享受。

春深四月,漫步奇美河畔,一水盈盈,草色如洗。(攝影/吳雁門)四月春深,漫步奇美河畔,一水盈盈,草色如洗。(攝影/吳雁門)

四月春深,漫步奇美河畔,午風怡蕩,一水盈盈,掐數一下,個人第五回入館了,或許稱得上是隻戀上奇美的燕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