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消減人們的疑慮,中國有文章「追溯到2004年」,稱「當時本土電商淘寶和京東剛剛起步,而亞馬遜已經是全球電商霸主」;但「隨著本土電商巨頭阿里和京東的步步緊逼,如今市值已超9,100億美元的亞馬遜在中國的電商市占率卻節節敗退」。
或許,這番話可以理解為「不是中國市場不行,而是亞馬遜不行」;但也不難發現,「敗退」中國市場的亞馬遜仍是「全球電商霸主」,其市值甚至「已超9,100億美元」。另有陸媒公開承認,「今天的亞馬遜依舊是全球巨頭,體量相當於兩個阿里,今年年初,其市值就超越微軟,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因此,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為何稱霸世界的亞馬遜惟獨不能在中國的電商市場占領一席之地?
中國有官媒答曰,是因為「亞馬遜在中國市場本土化不夠充分」;那個「好服務價格貴」的特點「未能有效吸引中國消費者」。但問題是,提供「價格貴」的「好服務」有錯嗎?亞馬遜「市占率每況愈下,到2018年不足1%」難道就是因為99%的中國人只能消費價格低的差服務?若真如此,中國這個偌大的市場又有何「潛力」可言呢?況且,阿里、京東在中國網路零售領域獨占鰲頭,就能證明其售賣的產品物美價廉了?
有消息稱,2018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因阿里巴巴假貨猖獗而將其列入「惡名市場」。可見,淘寶上的商品是「便宜沒好貨」。然而,遺憾的是,美國的非營利組織「假貨報告」也表示,「亞馬遜假貨猖獗,從2016年5月至今,其平台上的假貨量累計5億9,749萬件」;其「假貨量上升好比美版『淘寶』」。既然都賣假貨,那麼擅長打價格戰的淘寶會更勝亞馬遜一籌,也就不足為奇了。
或許有人會說,亞馬遜賣假貨賣不過淘寶,所以只能灰溜溜地離開。但問題是,在「售假」的買賣上贏了淘寶,就無比榮耀了?顯然,這決不是「全球電商霸主」亞馬遜所秉承的價值和理念。全球知名的市場調研公司高德納(Gartner
L2)在2018年的報告中指出,「亞馬遜約一半銷售額來自200萬第三方『市場』賣家,其中假貨泛濫」;在158個時尚品牌中,「約1/3的第三方商家、賣家都收到過至少一條『假貨』或『假冒』的消費者評論」。另有數據顯示,「亞馬遜賣家中有1/3在中國大陸」。也就是說,此番「敗退」中國市場的並非亞馬遜,而是「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
早在2016年,美國財經媒體CNBC就曾報導,「亞馬遜允許第三方商家在網站上銷售商品,此舉為中國製造商開了大門」;「因無法有效控制第三方商家,亞馬遜網站已演變成全球最大的雜貨市場」。在「可能讓消費者失去信任」的警告下,亞馬遜終於做出了今年7月「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的決定,此舉意在「懸崖勒馬」。而這些「害群之馬」實則與亞馬遜無關,它們都來自中國。
作為「全球電商霸主」,寧可停止業務,也不賣假貨,這才是亞馬遜所信奉的原則、堅守的意志。在講究公平競爭、合法經營的國際市場中,沒有哪個公司會靠製假、售假完勝對手、贏得市場份額。但十分詭異的是,在中共計畫、調控的中國市場中,不賣假貨,甚至連存活都難。不讓中國的「第三方賣家」售假,亞馬遜的「電商業務」就不能繼續,可見,中國的互聯網零售領域容不下「貨真價實」。
明明是中共縱容奸商,從中牟取暴利,官媒卻將原因指向中國人的收入低。但問題是,收入低也要買名牌,這又是多麼扭曲的價值呢?中共為假貨泛濫找理由,是在肯定這種不正常的消費心理嗎?此外,美國人收入高,但該國也有收入低的底層民眾,他們不是只有粗製濫造的商品可買。而在中共治下的中國,就連最大眾化的商品——牛奶都有假貨。繼「毒奶事件」後,直到今天,仍不乏「特侖」、「經典」等山寨牛奶橫行農村市場。
說到這兒,不禁想起一個段子。有人說,多年前,他跟央視領導一起喝酒,喝大了對領導說:「我其實從不看你們的新聞時政類及娛樂洗腦節目!」結果領導拍著他的肩膀說:「我也不看!」當他一臉驚訝時,領導卻反問道:「你見過飼養員給豬配好飼料、跟豬一起吃的嗎?」這個段子足以表明,中共領導們在給中國人提供產品時,無論是精神產品,還是物質產品,決不是以人、而是以豬的標準來作為參照的。在中共權貴以及紅頂商人的邏輯中,沒錢的中國人就只配用「假冒偽劣」。
如今,亞馬遜選擇將中國的「第三方賣家」拒之門外,中共卻對「售假」這個關鍵原因隻字不提,可見其心虛、不老實。這也反映出,中共明知公然侵犯知識產權,將「假冒偽劣」產業化是一種無德、無良的行為,也要執意為之;即便全世界都對中國的假貨說「不」,中共也要將坑、蒙、拐、騙的行當繼續下去,將流氓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