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中國經濟復甦? 外媒:言之過早

【記者林燕/編譯】中國第一季度的官方經濟增速達6.4%,工業產出出現反彈,這些指標與經濟學家的預測相反,中國經濟真的復甦了嗎?

《華爾街日報》週一(4月29日)報導,事情並不完全如表面看到的那樣。要說中國經濟現在就到溫和的復甦了,這樣的證據還不夠充足。

中國宏觀經濟的一些重要指標在一季度獲得改善,總體扭轉去年逐季回落的勢頭、一季度同比略超預期;同時,隨著借貸成本下降、放鬆對影子銀行的打擊,中國房價有可能再次上漲。

但如果逐項分析中國經濟,經濟結構已釋放出一些危險的信號。淨出口一直是帶動中國經濟成長的重要指標。

2019年第一季度的淨出口同比成長是1.5個百分點,而2018年第四季度的同比成長是0.5個百分點。這再次表明,中國經濟非常易受關稅和世界貿易量不穩定的影響。同時,也證實中國經濟改善的原因,跟美中貿易衝突緩解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的增值稅減稅調整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增值稅減稅從4月1日開始實施,導致出口商將4月的一些貨物提前到3月,以獲得較高的退稅率;對企業生產活動的影響也是如此。

再看其他指標,進口疲軟、投資和消費仍在繼續減速。最新數據顯示,3月分中國零售額成長了8.7%,此前增長一直停滯不前,接近15年低點;但總體第一季度的進口額下降,仍加劇外界對中國需求疲弱的擔憂。其他重要經濟指標,如電力生產和就業也在走軟。

也有觀點認為,隨著貸款成長的再次回升,投資和經濟成長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法新社早先報導說,中共在3月的二會期間宣布的重大計畫以支持萎靡不振的中國經濟,包括宣布大規模減稅、減費以及提供融資支持。隨著銀行貸款和未償還信貸總額加速成長,預計新的信貸將大量湧入金融體系。但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舉措需要約6個月的時間才能出現推動經濟復甦的跡象,6個月內有太多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怕陣雨會再度抑制投資者的情緒。

還有一種看法是,中、美貿易戰得到緩和,增強了中國企業家的投資信心,加上中共央行連續幾個月大規模放水,讓一些夾縫間生存的民企得以緩衝。同時,2018年末油價大幅下跌也推動了中國的進口成本下降。

《華爾街日報》說,把上述所有因素放在一起,你會發現,促進中國第一季度淨出口的「成長因素很難再次重複出現」;「中國經濟復甦不是你想的那樣,天晴仍需帶雨傘」,以備不測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