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台灣的遺址出土的化石,多以貝殼為主的海象化石,而左鎮一帶的化石,有哺乳類的角坂中國犀牛、台灣古象、猛瑪象、馬、牛、古鱷魚、金絲猴與鹿等等,甚至於鯨魚類化石,說明古代的左鎮靠近海邊。
哺乳類化石的豐富性正是左鎮化石的特殊性。
左鎮化石的出土方式大不同,得經大雨水沖刷地表後,一塊塊化石乍現,經撿拾獲得,但還沒發現過整隻動物的化石,這與當地地質深有關係性,葉澤山表示,一般在大陸板塊上以考古方式出土的化石,大多是完整型,如整隻恐龍或整隻長毛象。
而南科園區南關里遺址的大坌坑時期的文化出土,距今4千多年,蔦松遺址距今約千餘年,葉澤山強調,左鎮發現的化石更久遠,至幾十萬年前的遠古時期,再到史前時期或近代,把台灣歷史文化的時間軸,完整地看得清清楚楚。
葉澤山說,陳春木在光榮國小服務時,指導國小學生撿拾很多化石,存放於學校中,所以將左鎮化石園區設立在該校園裡,再擴大為菜寮化石館,在前市長賴清德任內,想讓更多人了解台灣遠古時期文物,經過4年規劃、建設成立左鎮化石園區,典藏了4千多件在地出土的化石。
園區也進口了國外化石複製品,形塑整體自然史、地球形成及生命演化的知識,完整地介紹給民眾。(賴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