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宣官媒的三個新看點
中美談判泡湯之後,今年6月6日,外宣官媒「多維新聞網」屬下在境外發行的《多維CN》期刊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是〈中國第三艘航母揭面紗,北京軍事崛起愈發清晰〉。在關於中美談判是非爭辯的一片譴責聲中,這篇文章可算是「異軍突起」,放出了截然不同的論調。其中有三個新看點,都是過去這一年多以來極少出現的,而其中的意涵更值得思考。
看點一,軍事崛起。以往中國談崛起,主要指經濟領域,而中美談判期間,為了緩和氣氛,北京基本上停止使用崛起這個詞了。這次重談崛起,並不是重複過去的經濟崛起口號,而是擺出了軍事崛起的高姿態。一般都認為,中美談判失敗後,美國大幅度提高關稅,會給中國經濟帶來相當影響,李克強也在國內提出「過緊日子」。在這樣的背景下,官媒為軍事崛起造勢,可能不見得只是一種「大話唬人」。
看點二,要形成6個以上的航母編隊。該文表示,按照中國的航母建造計畫,「21世紀中葉躋身世界軍事強國時,可能形成6至10個航母編隊的規模」。航母編隊指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海軍戰鬥群,每個編隊包括航母、大型護衛艦群、潛艇、油輪等,艦載飛機則包括攻擊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等。這樣的多個航母戰鬥群之規模,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擁有,也就是說,中共計畫把海軍擴張到與美軍相同的規模。
看點三,南海諸國需重新站隊。這篇文章指出,「南海諸國經過近代殖民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已經完全脫離對中國的安全依賴而轉向美國」;如今,「中國展示力量」,「具有不可控性」,「鄰國的憂慮實為無法適應百年後中國崛起的必然反應,而非基於現實」,「南海諸國」的「心理調適」,「是無法避免的」。這相當於對南洋諸國發出了「重新站隊」的告誡。
二、過時的軍事進步,陳舊的新思維
多個航母艦群的大規模海空對戰,始於太平洋戰爭,終於太平洋戰爭,日本的聯合艦隊消失了,美國的航母艦群則一直用到今天。但是,美國航母的軍事功能早已發生了重大變化,變成了主要是對遠距離外地面和空中目標的海軍航空兵兵力投射。這種變化不僅僅因為世界上沒有了航母大規模對戰的挑戰國,也因為現代武器和電子戰大大削弱了航母大規模對戰的效力和威力。在空中遠程發射、潛艇水下發射和水面艦艇發射的多種飛彈的威脅之下,航母很容易被攻擊,而艦載戰鬥轟炸機對航母投彈攻擊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航母在戰鬥中的安全,更大程度上要靠電子戰效能來保障。
由於二戰以後美國承擔了國際安全的維護職責,從冷戰時期到冷戰後中東地區的種種威脅,使美國海軍一直保留了使用航母艦群投射兵力的傳統。也因為美國承擔了這樣的任務,英、法、俄等國的海軍就不再建設大規模的多個航母艦群,而只是保有有限的小規模航母編隊。當然,維持大批航母編隊之費用昂貴,也是英、法、俄等國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一個國家不管其國力如何,倘若沒有經常性地向遠距離外的地域投入海軍航空兵兵力的需要,維持象徵性的航母兵力就足夠了。
中國準備在未來20年內建設6至10個航母編隊,似乎是在追求一種過時的軍事進步,其貌似大膽敢想的思維,沿用的則是陳舊的海戰戰略。太平洋戰爭之前及期間,日本的聯合艦隊建設了一度超越美國海軍的多個航母艦群,其目標是消滅美軍的太平洋艦隊,奪取對太平洋的控制權。二戰已經過去70多年了,諸如中途島海空戰、聖克魯斯海空戰、馬里亞納海空戰那樣的航母對戰,早已被歷史之手翻篇了,也被當前的現代武器和電子戰所否定。如果說,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海軍敗於美軍,很大程度上是敗在國力懸殊上,那麼,今後如果再發生航母艦群對戰,技術領先的一方無疑將操有勝券。中國與航母艦群運作以及和航母作戰有關的知識和技術,不是來自美國、烏克蘭,就是來自對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軍史的研究,不僅僅是書本知識,而且遠落後於現實。顯然,美國海軍比尚未成軍的中國航母編隊具有很大的優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