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清的後宮中,獨自面對夫亡子喪、國破家毀,她心中的哀傷又與誰說?
搶來的媳婦患難與共十六載
五代十國,天下大亂,各路豪傑角逐中原,沙陀族人劉知遠即是當時的一位豪傑。劉知遠少時家境貧寒,他充軍當了馬夫,在晉陽(今山西太原)牧馬。他少年老成,寡言少語,三十餘歲仍未娶妻。
晉陽一戶農民家的女兒李三娘,長得十分美貌,遠近聞名。在牧馬中,劉知遠偶然邂逅了李三娘,便一見傾心,覺得她就是自己未來的媳婦,於是託人向李家求親。李父看劉知遠相貌平平,一無所有,就拒絕了他。
想不到劉知遠叫了幾個兄弟,一不做二不休,趁夜到李家搶親,李三娘就這樣成了劉知遠的妻子。那時她十八歲,比劉知遠小二十歲。婚後,李三娘發現,丈夫雖出身草根,卻心懷遠大,驍勇多謀,非等閒之輩,便死心塌地跟了他。
劉知遠要隨軍征戰南北,只好把妻子留在老家,那時三娘已懷孕三個月,兩人揮淚告別。十五年中聚少離多。十月懷胎,李三娘生下了他們的兒子劉承祐。據說,分娩是在深夜,正在磨坊推磨的李三娘,在難忍的陣痛後,自己咬斷臍帶;又含辛茹苦獨自把孩子帶大。
照亮丈夫成王之路的福星
自從娶了賢妻,劉知遠時來運轉。他在軍隊屢建奇功,封侯拜將,升為河東節度使、北平王,手握軍政大權。李三娘被封為魏國夫人,被接到軍營與丈夫團聚。
西元947年,劉知遠趁亂從太原起兵,力圖王業。當時軍餉不足,拿什麼去犒賞將士,激勵軍心呢?他想按照軍隊的慣例,向百姓徵收民財。
來自民間、能體恤百姓疾苦的李三娘聽說後,向丈夫諫言:「夫君現正開創大業,號稱義兵,百姓還沒受到你的恩惠卻先奪走了他們的財產,這不是新天子救民的本意啊!後宮所有錢財,請全部拿出來吧,雖然不夠,士卒也不會有怨言的。」劉知遠聽後為之動容。李三娘還將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首飾和錢財都拿出來做了軍費。
劉知遠採納了妻子的建議,果然贏得民心,士氣大振,一路勢如破竹,推翻後晉,攻入開封,建立了後漢王朝。李三娘遂被立為皇后。在劉知遠成王的路上,她的賢明和智慧起到了關鍵作用。
以母儀之德苦撐後漢江山
可是天不遂人,劉知遠第二年就因病駕崩了,皇子劉承祐繼位,史稱後漢隱帝。李三娘沒怎麼享受皇后之福,就變成了皇太后。
新皇帝一點沒有他父親的沉穩莊重,他生性乖張,驕奢放縱,親近小人,整日在宮中嬉遊無度,說隱語髒話。在諂媚小人中,就有太后最小的弟弟李業。太后多次勸誡隱帝,他全當耳旁風,還說:「國家大事,有朝廷大臣們呢,不是太后所能談論的。」
在身邊幾個寵臣的慫恿下,隱帝排擠先帝的愛卿愛將,甚至要放逐他們。他們只好入後宮向太后哭訴,太后出面責備隱帝:「國家元勛重臣,怎麼能聽人幾句話就放逐他們!」功臣們這才得以保護下來。
後來,旱災、蝗災、黃河決堤等天災頻發,宮中連連出現怪事:狂風拔樹,城門被掀,屋頂瓦石無端亂飛。太后告誡隱帝,天降災異是警示君王,要修行德政啊!
隱帝不聽,反而與寵臣謀劃,要誅殺抑制他們的忠臣楊邠、史弘肇等人。隱帝入內稟告太后,太后多歷事變,深知不可輕舉妄動,勸道:「此事重大,應該與宰相商議。」太后的弟弟李業在一旁說:「先帝曾經說過,朝廷大事不可與書生謀劃。」太后一再勸阻,劉承祐生氣了,說:「國家大事,何必與女人商量!」竟拂袖而去。
次日,楊邠、史弘肇等人被殺。劉承祐又準備殺掉領兵在外的樞密使郭威,太后竭力反對,苦苦相勸。但隱帝一意孤行,將郭威在京家眷全部殺光,株連九族。
兩朝太后奇特的一生
郭威得知消息後,被迫起兵造反,劉承祐在亂兵中被殺,後漢亡。這個短命的王朝僅存不到四年。
郭威入京後,先是率群臣請太后臨朝聽政,封自己為「監國」;不久又率兵出征契丹,在六軍的擁戴下稱帝,班師回京,建立後周。
郭威感念李三娘勸阻劉承祐不殺之恩,況且他是取天下於孤兒寡母之手,心存愧疚,有所忌憚,所以登基後願拜李三娘為母,並尊她為後周的太后。
歷經滄桑的李三娘,是個識大體、識時務的女人,懂得順應天意人心。她自知大勢已定,便下誥令曰:「你的功勞大,德高望重,消除禍亂,安定國家,天意民意歸屬,軍民擁戴,億兆同歡。我已年老,遇到多難時節,只有託付始終。你對我如母相待,讓我感念至深,涕淚橫流。」
從此她遷居太平宮,不問世事,頤養天年,尊號德聖皇太后,三年後離世,時年四十二歲。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李三娘一生經歷了這五個短命王朝。她位極尊貴卻不驕奢,不譖越干政,憑著堅韌、清醒和善良,彌合著分崩的世界,在亂世中守護安寧。
早年,她很少得到平常百姓家的幸福,沒有夫妻恩愛,沒有兒女孝敬;晚年在冷清的後宮中,獨自面對夫死子喪、國破家亡,她心中的哀傷又有誰知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