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表示,毒吻棘魨屬於鱗魨科,又稱為毒板機魨,由於下腹部有一大塊黑斑,故又被稱為黑腹炮彈,最特別的是她們嘴巴旁彷彿有著一抹畫過半邊臉的紅色脣線,搭配鑲著藍色的煙燻眼妝,猶如是落入海中的彩色畫布,因此也常被暱稱為「畢卡索魚」。
毒吻棘魨當受到驚嚇及危險時,會躲進礁洞中,並將背上的硬棘撐直把身體卡在洞穴中,增加掠食者捕食的困難;而豎立起的硬棘外型,就猶如槍枝的板機扣一樣,十分有趣。
台灣常見的鱗魨約有18種,多為食性複雜之肉食性,有強而有力的雙頜及銳利的牙齒,一般多以甲殼類、軟體動物、海膽、海鞘、珊瑚蟲及魚類等為食,但有些鱗魨則以浮游動物或底藻為食;海生館內則餵食南極蝦、赤尾青蝦、魚塊切丁等餌料。
海生館表示,最大體長可至23公分的毒吻棘魨,主要棲息於受保護的潟湖區及亞潮帶礁區,一般被發現於水深20公尺內的水域,在台灣則常見於南部、東部、小琉球、蘭嶼及綠島等海域,雖可為食用魚,但因豔麗又可愛的外表也常作為觀賞魚。
毒吻棘魨於海生館的台灣水域館及珊瑚王國館展示,一抹似乎刻意畫過半邊臉的紅色脣線,搭配鑲著藍色的誇張煙燻眼妝,總會吸引遊客為牠駐足停留。
除此之外,毒吻棘魨嘟起的小嘴,模樣十分逗趣,也常引起遊客拿起手機與牠自拍;就像是珊瑚礁中的海洋系網美。不管是游動時的自信神情,或是覓食的可愛動作,即便置身於鮮豔的珊瑚礁魚類中,都是遊客的注目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