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竹苗

【台灣放大鏡】結合生科與藝術 指揮植物生長方向

周巧其用電腦控制植物向光背地的角度,指揮豌豆生長路徑。(清大提供)
周巧其用電腦控制植物向光背地的角度,指揮豌豆生長路徑。(清大提供)

文/記者林寶雲
生周巧其,設計出一組仿如地球儀的機械,利用電腦控制其360度旋轉,改變向光及背地角度來「指揮」植物生長,讓豌豆莖苗長成三角、螺旋、甚至心形等圖案。

這項作品得到國際藝術節總監的特別推薦,並受邀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展出。

22歲的周巧其,是清華大學跨院國際碩士學位學程今年入學的新生,她與大學同學胡悠揚組成創作雙人組「Y2K」,創作出這組名為「生物訊號_模控」Biosignal Cybernation)的作品。她及夥伴也成為獲邀參展林茲藝術節的最年輕台灣藝術家。

周巧其談到作品靈感,源自兩人有次搭公車時聊到日本人用模具壓製出方形西瓜,便突發奇想,是否能不借助模具、鐵絲等外力雕塑出植物的形狀?

於是他們打造了可360度旋轉、形似地球儀的儀器,上置燈泡,運用植物的向光性和背地性等特性來控制生長方向,透過電腦指令逐步轉動儀器中的豌豆苗,讓莖苗長成預設的圖案。

周巧其(左)與胡悠揚創作出能令植物長成特定形狀的藝術作品。周巧其(左)與胡悠揚創作出能令植物長成特定形狀的藝術作品。(清大提供)

今年考進清華大學跨院國際碩士學位學程「藝術與創新科技」組的周巧其,得到生科院教授李家維的指導及學長林子揚的技術支援,採用「標本原色保存技術」將長成特定形狀的豌豆苗作成標本定型。將豌豆泡在含銅的溶液,可以取代植物葉綠素中容易流失的鎂離子,將植物的原形原色栩栩如生地保存下來。

周巧其(左)向生科院學長林子揚學習標本原色保存技術。周巧其(左)向生科院學長林子揚學習標本原色保存技術。(清大提供)
李家維說,他因準備退休,這幾年已經不收研究生,但被周巧其的熱情與天分打動,決定在她的藝術創作之路上,助她一臂之力。「生物學之父達爾文一百多年前發現植物有向光性,如今這是小學生都有的常識,但誰會想到利用這個植物特性來創作藝術呢?」
周巧其利用植物向光背地特性,指揮豌豆苗長成方形。周巧其利用植物向光背地特性,指揮豌豆苗長成方形。(清大提供)

創立於1979年的林茲電子藝術節被譽為「科技藝術的奧斯卡」,今年的主題為「跳脫框架(Out of the Box)-數位革命的中年危機」,全球共有千名科技藝術的頂尖創作者參與盛會。除了一般電子藝術創作者慣用的電腦科技,周巧其的創作還結合了生物科技,也讓她的作品更為突出並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