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天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黃耀康表示:大腸癌的分期共有四期,第一期腫瘤侵犯黏膜下層,甚至到肌肉層,第二期腫瘤侵犯超過肌肉層,甚至侵犯到附近器官,第三期侵犯到淋巴結,第四期則侵犯到遠端的器官,如:肝臟。戲劇大師李國修就是因癌細胞轉移至肝臟,雖然有適當的積極治療,仍因較嚴重而導致死亡。
引起大腸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遺傳因子、環境因素、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等,大腸的發炎反應也可能會引發大腸癌,大腸癌發生率部分,男女比例是1:1,且年齡愈大罹患大腸癌機率愈高。
大腸癌的症狀包括:缺血性貧血、肛門出血、腹部疼痛、排便習慣改變等。醫師給予病人的檢查部分,包括:抽血檢驗是否貧血、生化檢查及癌胚胎抗原(CEA),影像檢查方面,包括胸部X光片及電腦斷層、腹部、骨盆電腦斷層、核磁共震攝影等。
胃腸科醫師可以為病人做大腸(電子內視)鏡檢查,若在檢查時發現病灶,醫師會進一步做切片檢查,有時候,若病人因某些原因無法做到全大腸之鏡檢,可採用敏感性較低的X光鋇鹽造影術檢查。在治療方面,目前除了外科手術治療外(外科手術是最根本的有效治療),在內科方面包括化學治療及生物製劑治療。
黃耀康建議:大腸癌預防勝於治療。首先,在生活飲食習慣方面要注意,再來,因大腸癌是隨著年齡增加會相對提高發生率的疾病,如果大腸鏡檢查發現瘜肉或早期大腸癌時,可經由內視鏡切除術進行治療,如果無法經內視鏡切除時,也可利用外科切除術進行治療。
有效減低大腸癌發生的風險在主動預防方面,即改進生活方式,包含:減少或避免抽菸、減少攝取大量高脂肪食物、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水果及蔬菜。初步的研究顯示,鈣質可減緩大腸細胞不正常地快速生長,所以為了降低大腸癌的風險,可適度增加含鈣質的食物,如:低脂起司、低脂牛奶等。維持適當的體重以及規律的運動,也可幫助降低大腸癌發生的機會。被動預防方面,早期診斷治療,最好是在疾病癌化之前,或是癌化早期即迅速診斷出,但這當然需要病人主動接受定期的檢查方可達到目標。
營養師小叮嚀:
預防大腸癌飲食,盡量以天然食物為主,少加工,少毒素。此外,也可多攝取抗氧化營養素,如:β胡蘿蔔素、Vit A、Vit C、Vit E、鋅、銅、硒、鐵、番茄紅素、綠茶萃取物、花青素等。健康抗癌,你也可以由「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