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週一(12月2日)報導,中國企業像是中興通訊、大華技術和中國電信等都向聯合國的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新的國際標準,旨在「創造普世一致的技術規範」,用於人臉辨識、影像監控、城市和車輛監控。
據專家們的說法,非洲、中東和亞洲的開發中國家普遍採用由近200個成員國所組成的ITU批准的標準;中共已同意在「一帶一路」的計畫下提供基礎設施和監控技術給這些國家。
歐洲與北美國家都有自身區域標準的制定機構,像IETF、IEEE、3GPP等,這些機構均由他們國內相關產業所主導。ITU則是北美與歐洲以外區域的企業,想制訂與推動標準發展的場域。
專家指出,公司要想在市場上具有優勢,就必須訂定標準,以使全球規則與自身專利技術的規範同步。
從事網路人權工作的公司「全球數位夥伴」(Global Partners Digital)的法律負責人溫菲德(Richard Wingfield)說:「非洲國家並沒有資源制定自己的標準,因此他們傾向於採用中國(共)和ITU所提標準。」
陸製監控設施席捲非洲
過去幾年裡,中國製的監控基礎設施從安哥拉席捲到辛巴威的大片非洲地區。2019年稍早,南非的Vumacam公司也在約翰尼斯堡安裝1.5萬部具有人臉辨識功能的錄影鏡頭,這些鏡頭由杭州海康威視提供。
今年8月,烏干達確認要在全國安裝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華為」監控鏡頭。同樣,據新加坡當地新聞,新加坡政府計畫在路燈上安裝人臉辨識鏡頭,這是上海新創公司「依圖」(YITU)當時競標的合約。
據ITU各國代表團的成員表示,ITU的標準應該多由企業、而非政府官員來制定,而中共在聯合國起草和制定標準方面的影響力,近年來與日俱增。
制定標準以提高AI產品及服務品質,將會有助增加新市場對新技術的接受度。美國智庫「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在2018年一份報告中說:「指定用於測試與評估人臉辨識系統的方法,以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可培養社會對這些新技術的信任。」
律師質疑缺乏個資保護
不過目前在ITU討論的方案被人權律師抨擊,包括用於人臉辨識系統和其他監視系統的數據要求等。
在ITU負責非營利數位人權工作的安薩利(Mehwish Ansari)說:「ITU制訂相關標準的會議裡,幾乎都沒有人權、消保或資料保護相關的專家參與,許多威脅到隱私與言論自由的技術,在這些會議裡都沒被質疑。」
香港近期的抗爭活動中,就有抗爭者表示,中共的路燈監控系統幾乎無孔不入地監視著人民的一舉一動。安薩利表示,他很擔心ITU在制定決策方面缺乏透明度,而且參與決策的國際民間組織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