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週二報導,美國政府5月時因「國安疑慮」,將華為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即貿易黑名單),這使得部分供應商必須申請特殊許可,才能出售設備給華為。
但據路透社上週報導,美國政府確實對此舉感到挫折,因為黑名單無法管制海外供應商出售產品給華為。羅斯表示,華為抓住這個挫折感,鼓勵供應鏈離開美國。
羅斯說:「華為一直在公開鼓吹各家公司將生產線移到海外,以規避我們將華為列入黑名單的事實。為了逃避制裁而將產品外移的人,都是違反美國法律的。華為就是正在鼓勵美國供應商違法。」
華為發言人曼佛瑞(Rob Manfred)拒絕置評的請求。
上週報導亦指出,美國政府可能會延伸2個關鍵規則的適用範圍,以阻止外國公司向華為輸送美國技術產品,其中一個是「最低含量規則」(De
minimis
rule),目前設定為25%,也就是輸往華為的產品中,來自美國企業的含量如果大於25%,便可用美國法律來規範這些中國商品,包括在黑名單的企業。
羅斯說,華為鼓吹供應商移至海外,就代表著我們開始要著手這一問題了。
羅斯並未透露是否立即會更改這個門檻,他表示:「不管25%是否永遠是正確的比例,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商務部一直有在考慮調整含量。
美國研擬海外融資計畫
彭博社3日報導,美國一直勸阻其他國家不要採購中國的「華為」和「中興」的電信設備,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將以實際的資金提供支援。
美國政府去年創立的新機構「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有600億美元預算,而其中一部分打算協助開發中國家和企業採購其他公司的產品,以取代華為、中興的設備。
DFC首任執行長伯勒(Adam Boehler)並未透露與企業談判的詳情,或如何動用這筆經費,僅表示:「美國不希望只是一味的要求其他國家拒絕華為、中興,而是提供可行的方案。」
這項計畫對瑞典的愛立信(Ericsson)和芬蘭的諾基亞(Nokia)而言是令人振奮的消息。這兩家公司一直苦於和華為、中興競爭,因為它們獲得中共補貼,得以壓低產品價格,擴大市場。
報導傳出後,愛立信股價一度上漲4.2%,諾基亞股價則上漲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