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不義巧克力」讓味蕾記憶「不義的遺址」

巧克力的造型來自於不義遺址的鳥瞰平面圖,包裝紙則設計為地圖,讓民眾能指認出遺址的位置。同時附說明,介紹不義遺址的白色恐怖時期的功能和故事。(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巧克力的造型來自於不義遺址的鳥瞰平面圖,包裝紙則設計為地圖,讓民眾能指認出遺址的位置。同時附說明,介紹不義遺址的白色恐怖時期的功能和故事。(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記者耿豫仙/台北報導】用屏東的純黑巧克力壓製成一塊塊不同形狀置落在地圖上,化做成「馬場町刑場」、「生產教育實驗所」、「臺北監獄」等不義遺址的地標。將難以言說的沈重議題,轉為易於接受的巧克力,再透過純巧克力的苦味進入歷史的「黑」暗與苦澀,歷史的傷痕靠社會溝通機制慢慢修復。

白色恐怖不義遺址史蹟點,自去年舉辦「視覺標誌示範設計展」後,今年國家人權博物館再次透過活動甄選出12組跨領域的年輕世代創作者,一路走訪全台多處不義遺址,於今年特展中提出多元詮釋及設計的推廣方案,而「不義巧克力」用大眾最易於接受的食材-巧克力做為媒介,帶出大眾無感、無概念、知名度低的「不義遺址」的歷史真相,獲得評審青睞。

「新生」桌遊。(攝影/耿豫仙)「新生」桌遊。(攝影/耿豫仙)
「不義巧克力」。(攝影/耿豫仙)「不義巧克力」。(攝影/耿豫仙)

對於較沈重的政治議題,藝術可作為另一種傳達訊息的溝通方式,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用不同的形式與社會溝通對話,反省中才能走向下一步,迎向未來。

本次甄選出的12組團隊於創作前,走訪多處遺址實地踏查、參與講座共學,與受難者、受難者家屬,指導的學者不斷討論,從廣告行銷及教育推廣角度出發,如何令更多社會大眾接觸及認識不義遺址的空間歷史,最終提出多元詮釋及設計的推廣方案。

本次提案、特展作品有「國家機器」、「馬場町沒有馬」、桌遊的「新生」、服飾類的「有沒有之間」及「不義巧克力」等。即日起至4月30日止於景美國家人權博物館展出。

「有沒有之間」服飾。(攝影/耿豫仙)「有沒有之間」服飾。(攝影/耿豫仙)
「國家機器」。(攝影/耿豫仙)「國家機器」。(攝影/耿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