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觀點

日子像蜜甜?王滬寧又給習近平挖坑

⊙袁斌
今天,有朋友發了一張擷圖給我,我打開一看,原來是中共第一喉舌《人民日報》2月29日的頭版頭條,標題是「日子過得像蜜一樣甜(總書記來過我們家)——回訪黑龍江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尤桂蘭家」,寫的是習近平2016年5月24日到訪過的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3年多來的變化。什麼變化?不用看文章也能猜得到,當然是越變越好了。用文中的一句話說:「好日子又上新台階」。

這篇文章不僅被排在頭版頭條,而且還配上了一段「習語錄」和一篇短評,可以說醒目至極、顯要至極。

接著,我又仔細翻了翻最近的《人民日報》,發現「總書記來過我的家」原來是該報精心推出的系列報導,最早的一篇是1月5日刊登的,題目是「脫貧了還要好好幹(總書記來過我們家)——回訪河北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唐宗秀家」,最近的一篇是3月2日刊登的「美好家園樂融融(總書記來過我們家)——回訪內蒙古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馬鞍山村張國利家」,迄今一共刊登了6篇,內容都是所謂「回訪」習近平從2012年掌政之後出訪各地人民之後目前的情況。

這6篇報導的位置都是《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有些時候頭版甚至連武漢病毒疫情隻字不提,也要為上述文章騰出空間。其中最醒目的是第一篇,不但霸占了頭版最重要的位置,而且占了整個版面的大半部分。

從表面上看,《人民日報》推出這組系列報導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給習近平的形象加分,將其塑造成一個平易近人而又英明睿智的領導人,但就其實際效果而言,可以說不但未能為習近平的形象加分,甚至還為其幫了倒忙。

為何會是這樣呢?從傳播學的角度講,官方媒體的宣傳固然有助於美化中共首腦的形象,但如果時機選擇不當,特別是美化過度,則完全可能適得其反,《人民日報》的這組「總書記來過我的家」便是個典型例子。

自從習近平當權後,中共文宣系統可以說一直在對其進行神化宣傳,習近平的形象也因為強力反腐在十九大上達到了巔峰,但自此之後,則明顯走上了下坡路,近年來,伴隨著執政的連連失利,經濟下滑、香港漸行漸遠、台獨大勢不可逆轉,對外關係四面楚歌,習近平的聲望可謂不斷遭受重創,尤其是最近因為中共掩蓋疫情導致武漢肺炎演變成全球災難,習近平作為中共黨魁更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他不僅不自責,反而還竭力甩鍋,試圖把疫情蔓延的罪責全都推給下屬,而且迄今未親臨武漢抗疫第一線,因此引發了眾多中國民眾對他的不滿,有些國際輿論甚至直指其是這次瘟疫的罪魁禍首。

在這種背景之下,《人民日報》的系列報導卻違背常規,變本加厲地提高美化神化習近平的音量,不但未能修復其嚴重受損的形象,反倒讓民眾更加覺得他死要面子,虛榮至極。試想,在中國民眾因為蔓延的疫情被困在家中沒法正常生活已經一月有餘,900萬武漢市民更是日日苦苦煎熬之際,人們猛然看到《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居然刊出「日子過得像蜜一樣甜」這樣極其肉麻的、吹捧習近平的文章,能不被刺激到嗎?能不感到噁心和憤慨嗎?

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計畫主任錢鋼在其近作〈《人民日報》到底有什麼病?〉一文中分析說,《人民日報》是中共中央委員轄下的機關報,它的文章和報導,乃數以千萬計黨員視為黨的最高方針路線,尤其它的頭版,更是大小黨員的指路明燈,也是中共對輿論引導的重要工具。

眾所周知,中國大陸最近兩個月面對的,是一場罕見來勢洶洶的疫情,全國幾乎一半人口處身於自我隔離或被迫隔離的狀態,前線醫護人員為了裝備不足甚至向國際求援,而大小幹部也正在為如何防疫和復工之間取得平衡而傷透腦筋之際,《人民日報》作為中共的最高喉舌,對此不但視而不見,最近還在頭版重要地位(左邊版面)刊登好幾篇「總書記來過我的家」的宣傳文章,篇篇散播勝利歡愉的精神,簡直把習近平的每一步都當作是一個奇蹟,罔顧現實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人民日報》的編輯們到底知不知道,他們這樣做只會對中共和習近平的形象造成反效果?

我相信《人民日報》的當權者當然知道這一點,他們不可能不知道。但問題是在其頭版頭條連續推出「總書記來過我的家」這樣的重磅文章,顯然不是《人民日報》本身所能決定的,必定是中共文宣沙皇王滬寧的旨意,而王滬寧本人更不可能不知道在這種時候如此吹捧習近平只能是反效果,只能激怒民眾,但他要的也許就是這種效果,這就是所謂的高級黑。

換句話說,在眼下中國人對習近平的不滿普遍加劇的節骨眼上,連續拋出高調宣傳其個人形象的文章,正是江派安插在習身邊的代表王滬寧給他挖的又一口大坑,目的無非是使習近平在個人崇拜的爛泥潭裡越陷越深,進一步激起他與黨內同僚和社會大眾的矛盾,最後再利用這一點將其扳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