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學者:紓困應含地下經濟 補貼宜分級分類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關於勞工遭中共肺炎(武漢肺炎)衝擊紓困,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昨(13)日表示,勞動者因受疫情衝擊造成明顯經濟損失應立即加以填補,涵蓋範圍宜廣不宜小,包括地下經濟部門、一般人認為的非法部門,甚至游移在合法、非法的灰色地帶部門也要涵蓋在內,且補貼宜採分類、分級方式。

林佳和指出,許多國家不會因為國民原來從事的是灰色地帶甚至非法而不給予援助,許多社會上或法律上認為游移在合法與違法空間的人,並不代表他就跟吸毒、販毒一樣。

林佳和說,地下經濟部門在風暴中,(紓困)仍要加以涵蓋,但是否不要採取齊頭式,而是分級、分類的補貼?如讓平常儲蓄能力可能比較差、薪資低、家裡負擔重的國民能夠得到比較高額補貼,相對的儲蓄能力比較好、收入比較高、經濟活動沒受到太大影響者,在分類情形下給比較低的補貼,性質不同就應該不同對待。

防疫紓困以救急優先,消費性津貼是最常見手段。林佳和表示,消費性津貼,不一定是發現金或消費券,馬政府時代消費券有非常多成本問題,領取、印製、兌換消費券都是一些麻煩問題。

發現金也許比消費券更簡便,但不是唯一甚至不是更好的方式,如果對現金支應部門、目標用途沒有比較好的政策導引,很可能導致理想政策目的事倍功半,減免法定義務、保費、負擔、學費、租稅,也同樣可減少勞工、國民負擔。

林佳和亦提及,風暴過後,產業變遷、國際資本分工體系一定會有很大的變動。生產市場、據點的改變,乃至於本來就在進行中的人工智慧(AI)科技造成的變化。病毒結束之後,AI會繼續往前,我們同時面對後武漢肺炎(中共肺炎)時代、AI可能造成的雙重衝擊,國家必須有更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