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雖然萬能,但是叫機器包粽子,好像萬萬不能,只有人的這雙巧手,才能包出一個個有稜有角的粽子。然而,人類的雙手似乎也不是都萬能,因為有很多人要非常努力耶!才能讓扁長的粽葉變成立體的粽子。當然,也有很多中途就放棄努力的人,甚至連嘗試的意願都沒有,對這種包粽魔法術,敬而遠之。
阿嬤級的古早事
我應該屬於那種還沒嘗試就選擇放棄的人,身邊的年輕朋友沒有人會想去做「包粽子」這種古早的事,包粽子這檔事好像都是屬於阿嬤級的工作,所以想要買好吃的粽子,就找手藝高超的阿嬤們吧!我曾透過熟識的朋友介紹,買到幾款稀有品項的粽子,像是用新鮮竹葉包的素粽、包紅豆餡的鹼粽、客家粿粽,其中最讓我懷念的就是新鮮竹葉包的素粽。
那幾顆小巧的綠葉竹粽,只是用新鮮竹葉包著幾樣簡單的內餡,然而卻讓我讚歎不已。沒吃過如此清香的竹葉粽,滿滿的竹香配上淡淡的豆乾滋味,真的是絕無僅有,可惜只買了一次,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之後的端午節都在忙著打聽賣粽人下落中,一再錯過。
自己的粽子自己包
從此,每年的端午節買粽的差事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嘗過極品鮮粽的嘴,變得越來越挑剔,菜市場、超市賣的平常肉粽早已不能滿足我了,尋常阿嬤們的肉粽,總覺得油膩多肥肉,漸漸讓我失去品嘗的熱情,過了幾年落寞的端午節後,我終於有了新的對策,擬定了一項極具挑戰的計畫——自己的粽子自己包。
「包粽大計」啟動的那天也是端午節,左右鄰舍的婆婆媽媽一早就忙著包粽子,竹香、肉香洋溢整個巷弄,我當然也是有備而來,準備一鍋事先滷好的豬肉塊,炒好了糯米,洗好了粽葉,等我特別邀請的包粽高手--鄰居太太,大駕光臨,就可以開始包我人生「第一顆」粽子了。
包粽大師手把手一步步做現場示範,先指導我怎麼把兩片尖長的竹葉頭尾對疊,再轉個彎做成一個帶著長蓋的竹葉長杯,舀入一大匙半熟的糯米、放上滷香的豬肉,再鋪一層糯米,蓋上竹葉杯蓋後,捏出三角立體形狀,折去多餘的粽葉,就可以用棉繩綑紮成我手做的「第一」肉粽了。
鄰居太太再三叮嚀,「棉繩要把粽子捆緊,否則蒸好的米粒不會Q彈!」這可是包粽必成的祕訣,我的包粽老師一點不藏私的傾囊相授,最後再教會我如何在棉繩上,留下一個可以拉開的活結。
這個活結可厲害了,只要把活結打得牢固,不管粽子怎麼蒸、怎麼煮,一串粽子被拉過來、扯過去,棉繩的活結不但不鬆脫,還能牢牢的保住粽子的完整,蒸好的粽子有了這個魔術繩結,只要輕輕一拉繩頭,就能讓竹粽解脫繩索,再輕輕剝開柔軟的粽葉,一顆油亮小巧的三角糯米粽,就華麗現身了。
從來沒想過包一個粽子需要這麼複雜的工序,為了綑實一個個包滿的粽子,我卯足全力捏緊粽葉,綑紮棉繩,20幾個粽子包得我滿頭大汗,這雖然是包粽的最艱困的部分,但是最後的大火蒸煮可是最煎熬的,對門的阿嬤曾交代我要讓粽子乾爽不油膩,要先用大火煮過再入鍋蒸,為了這半煮半蒸的粽子,我得準備大蒸鍋,把溼淋淋、熱騰騰的粽子,從熱水鍋中撈起來放上蒸鍋,把整個廚房蒸煮得像一座三溫暖蒸氣室。
通過高溫蒸氣室淬鍊過的竹粽,個個飽含水氣,在煙霧裊裊中散發著濃郁的香氣,忙得熱汗淋漓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嘗自己手做的第一粽,剝開熱氣騰騰的粽葉,吃下第一口滾燙的糯米,再咬開軟爛的豬肉內餡,哇!滿點滿分,獨門絕戶的竹粽就此誕生了,然而還是很遺憾,離「鮮葉素粽」的高境界,似乎還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