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爸媽必修課】為何孩子愛玩手機 他喜歡嗎?

多利用家中原有的東西給孩子當作玩具。(Shutterstock)
多利用家中原有的東西給孩子當作玩具。(Shutterstock)

文/陳彥玲博士
市面上流行的很多嬰幼兒玩具都會發出電子聲音,嬰幼兒也很容易被這種玩具所吸引,你知道這種玩具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嗎?

我建議多給孩子自然的東西,提供可以創造磨練的環境,讓他們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都得到鍛鍊。

曾經聽過有一位家長說,自己有個5歲男孩,對於能發出聲音的玩具特別感興趣,警車、救護車、飛機、大炮等,大人就給他買了很多這種玩具。但後來發現,在家長需要安靜的時候,孩子特別容易去干擾他們,玩玩具發出很大的聲音。她問我,這種發出電子聲音的玩具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她的孩子是否因為這些玩具變成這樣的?

許多玩具會發出高音頻的電子聲音,容易導致嬰幼兒吵鬧或不易聽進爸媽說話。(Shutterstock)許多玩具會發出高音頻的電子聲音,容易導致嬰幼兒吵鬧或不易聽進爸媽說話。(Shutterstock)

我認為是因為這些玩具造成的。胎兒在媽媽肚子裡面的時候,聽覺系統發育得非常早。他出生以後,哪怕在4、5個月以前,他的聽覺不斷發育成熟。所以,接受什麼樣的聲音,就對孩子的發育非常重要。

小嬰兒玩手機上癮

神經會跟著環境去轉變的,如果你給他的都是綠色的,他對綠色的接受能力就特別強。如果家長給孩子太多電子聲音的玩具,它們都是高音頻的,而且很尖銳。經常給他聽高音頻的聲音,他就習慣了。當一般的聲音和高音頻的電子聲音一同出現時,孩子馬上會被電子聲音吸引過去。

在與人的聲音對比之後,發現電子聲音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而且,一旦孩子被電子聲音吸引之後,往往會忽略掉人的聲音,大人在旁邊怎麼叫他,他都不會理會的。

家長要把發聲玩具或iPad強行拿走的時候,孩子就會瘋狂起來,翻臉不認人。不管年紀大小,我自己親眼看過一個小嬰兒,簡直就是發狂一般地哭鬧。

這個嬰兒的媽媽說,在捷運車廂裡面不想讓孩子吵到別人,她發現只要給孩子手機或者iPad,嬰兒就會很安靜。但如果把手機或iPad強行拿走的話,孩子就會發瘋般地哭啊、吵啊、鬧啊!逼得媽媽不敢把它拿走。

我建議那位媽媽在不出門的時候,要逐漸減少嬰兒玩手機的時間,哪怕他哭鬧都得忍著。如果不盡快切斷孩子和手機的依附關係,日後還會有苦頭給你吃。

我一直建議家長給孩子聽平緩的音樂,盡量避免這種高音頻的電子聲音。敲擊的聲音,如果是空心的器物發出來的,敲擊鼓、竹子、空心的東西,哪怕是鍋碗瓢盆,都是自然的,有益的。

喜歡與被吸引不一樣

我有過一個經歷。臺灣一個由盲人組成的樂團,因為盲人看不到,他們對聲音的敏感度非常高。他們演出的時候,邀請孩子們帶著自己家裡的鍋碗瓢盆來一起參與。雖然這些物件不是真正的樂器,但因為是實際物體發出來的聲音,可以容易達成和諧的狀態。這個經歷給我很大的啟發,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那些樂手們的融合度也是很寬的。

這裡需要提醒家長的是,不是孩子真的喜歡警車、消防車,而是它們發出的高頻聲音吸引了孩子。

再打一個比方,我們拿一個色卡做測試,上面有比較刺激的紅色,也有比較淡的鵝黃色。在測試者面前一晃而過之後,人們往往對刺激的紅色印象深刻。所以,孩子被這些聲音大的玩具所吸引,並不意味著他們真正喜歡它們,而是被那些高音頻的聲音所吸引。

家長買玩具給孩子之前,要問自己是否喜歡那個聲音,如果自己不喜歡,就不要給孩子買。孩子習慣了那些尖銳的聲音之後,他們製造出來的往往也都是那種音頻的聲音,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提供創造磨練的環境

大家可以做一個小小的實驗,你可以在iPad上用一些朗讀App自己輸入的文字,看看你是否喜歡那些聲音。如果你不想把孩子也培養成那樣,那你就應該好好想一想該給孩子買什麼樣的玩具。

陳彥玲建議,孩子應多聆聽自然的聲音。(Shutterstock)孩子應多聆聽自然的聲音。(Shutterstock)

如果家長要培養孩子音感,可以給孩子買小鋼琴,哪怕是隨手可得的樹枝也好。利用各種材質敲打的聲音,對孩子來說,都是愉悅的音頻範圍。用完的紙巾盒子(Tissue Box),可以翻過來敲。大箱子,小箱子都可以用來敲打。這些聲音都是自然的聲音,可以讓孩子用這些來玩。

千萬不要認為玩這些東西的孩子會變笨,你放心好了,這樣反而會給孩子營造出更有創造力的環境。

孩子還可以在紙箱上面圖畫、蓋房子、開窗戶、布置自己的東西。我們鼓勵家長,盡量給孩子提供可以動手創造的磨練環境。

寧可給孩子麵粉,自己去和麵,去捏出個什麼東西,可以用來訓練孩子精細的動作、觸感、邏輯思考能力等。如果你給孩子的是現成的玩具,基本都是改不了的,只有兩種可能:可以用,或者壞掉。基本沒有讓孩子動腦思考和動手的機會。

如果沒有培養孩子動腦思考的過程,換到學校的環境,有些孩子就容易出問題。數學老師看你的考卷的時候,一般都會說,不能只給我答案,也要解題過程。

手機抑制溝通能力

有這樣的研究認為,一旦接觸了高頻率的聲音,有點像人吸毒一樣,很容易上癮,有上癮現象。也有研究說,人談戀愛的時候,也有上癮現象。它們在大腦活躍的區塊是蠻雷同的。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呢?談戀愛的時候,旁邊的語文區、表達能力、自理能力、愛乾淨的能力,也被活躍起來了。

而手機、iPad、遊戲機等電子產品恰恰相反,抑制了孩子的這些能力,抑制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社交能力、愛乾淨的能力。很多孩子沉迷於iPad,不愛洗澡,不願意與人講話,也不理別人了。家長多說兩句,孩子就嫌你煩,而且是毫不客氣地嫌你煩。他的這些能力都被抑制了,不要期待他會對你有禮貌。

手機、iPad、遊戲機等電子產品恰恰相反,抑制了孩子的這些能力,抑制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社交能力、愛乾淨的能
力。(123RF)手機、iPad、遊戲機等電子產品恰恰相反,抑制了孩子的這些能力,抑制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社交能力、愛乾淨的能 力。(123RF)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理解和研究周遭隨處可見的現象,這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們雖然都坐在一起,但卻各自很安靜地滑著手機。而且長久使用手機、iPad,人的脖子會發生問題,可以去跟醫學專家請教。家長帶著孩子去理解這些傷害,而不只是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