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教練觀點】從兩件時事 談價格與價值

人生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比賽,沒有誰贏,也沒有誰輸。提升自己的價格與價值,並付出熱情,更為這社會做一點什麼。(123RF)
人生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比賽,沒有誰贏,也沒有誰輸。提升自己的價格與價值,並付出熱情,更為這社會做一點什麼。(123RF)

文/吳政峰(職涯青創顧問師)
「價格」(price),是一種以「貨幣單位」作為衡量的標準,代表的是一種客觀的度量。

若有兩樣同類商品,假設其他條件一致,然其一價格高,其二價格低,則前者較後者具有品質的傳訊(signaling)優勢,以及獲利的潛在性。

反觀「價值」(value),則是一種以「內心滿足」作為衡量的標準,代表的是一種主觀的度量。

只不過,一樣米養百樣人,一件事物、一樣商品,每個人的價值觀感皆不盡相同。而所謂的「富貴於我如浮雲、情人眼裡出西施」等,就是個人的價值判斷與喜惡偏好,並沒有對錯。

以下,筆者從最近發生的兩件時事中,來談「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鴻溝。第一件時事,是文化部針對武漢肺炎疫情所進行的「藝文紓困1.0」補助案。

截止日之後,總計約有7千多案投件,經過層層審查後,最後實際核定的補助金額,則是少之又少。甚有藝術家反應,這樣的補助,實在是一種羞辱,都快活不下去了,還不如去街頭當流浪漢,也不願當文化部的乞丐。

第二件時事,是知名導演獲國立大學邀課,最後卻因為學校行政疏失、學生消極上課,而引發出兼任老師鐘點費只有600多元的不平之鳴,這與名導演的時間成本及現實際遇,實在是無法相比。

這兩件時事,明顯就是「個人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產生了巨大落差,而有認知失調之情況。這是現況,也是事實。

針對上述第一事件,筆者認為,面對疫情,大家都面臨同樣的災難,沒有誰多,也沒有誰少。再者,紓困並不是國賠,更不是應得的,這些都是眾人稅金,且僧多粥少,更應該好好善用。此外,當您還沉浸在疫情的損害當中而無法自拔時,您可以做的,其實還很多。像是,多學一項技能、多試幾種可能、多談幾個合作、多做幾份工,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找出路,只因人生是自己的,並不是誰的。

第二件事,筆者則認為,600多塊的大學鐘點費,代表的,只是您在這個體系內的價格,但,並不代表您為這個社會創造的價值。若您覺得不適不妥,當初不要接就好了。但接下了課,就是一種教育的責任,是熱情的燃燒與付出,若您在意那鐘點費,表示您看重的,是期望您既有的價值,可以帶來什麼價格,而不是為顧客創造無以取代的價值。換個角度想,若知名導演不敷成本接下了這堂課,帶領學生好好學習,在課堂中練習作品,並參加比賽獲獎,那麼,結果是不是又不同了?

坦白說,價值,是自己定義並努力創造的。而您是誰,則是自己形塑而來,並不是其他人。也因為,人生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比賽,沒有誰贏,也沒有誰輸。您可以做的,就是同時提升自己的價格與價值,並付出熱情,更為這社會做一點什麼。以上淺見,提供給各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