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彭博專欄:臺企是領先指標 全球科技業正出現反彈

臺廠生產的晶片、零組件、模組等產品,幾乎會應用在全世界所有電子產品中。(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臺廠生產的晶片、零組件、模組等產品,幾乎會應用在全世界所有電子產品中。(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賴意晴/編譯】近期全球的科技業,尤其是硬體部分已經看到正從暴跌中回升的跡象,彭博社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撰文指出,這是統計臺灣廠4月營收發現到,由於臺灣企業主要生產的電子零組件,幾乎涵蓋全球的電子產品,因此這些企業營收變動走向,可以說是全球科技業景氣的領頭羊。

高燦鳴上週五(5月29日)撰文指出,一般來說,投資者需要在每季結束、企業發布財報後,才能掌握整體產業景氣,「但是臺灣例外」,因為臺廠生產的晶片、零組件、模組等產品,幾乎會應用在全世界所有電子產品中,因此就算現在已有企業表示無法提供財測,但是臺廠企業的營運狀況,還是能看出全球科技業景氣程度。

根據彭博社統計的臺灣電子業8大領域營收變化圖,可以發現電腦及周邊設備,包含兩相關代工廠「廣達」與「仁寶」在第一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11.9%,但受惠於居家辦公推升電腦周邊需求,已在4月出現顯著反彈,年增率有7.9%。

此外電子零組件部分如電路板供應商「華通」等企業,也從第一季的3.1%衰退,反彈至4月近10%的成長。

而其他電子產品代工,包含手機、伺服器、網通設備組裝如「鴻海」等企業,也已逐漸回穩;全球晶片產業龍頭「台積電」則依舊維持強勁成長;臺灣電子業中僅有光電面板產業,仍顯示出衰退的走勢。

高燦鳴強調,臺廠零組件營收成長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全球科技業未來走勢,只能部分反映,因為像是中國華為與韓國三星在零組件與硬體上一部分仍為自體生產,而他們4月的訂單增加,應該是為了彌補先前停工的訂單造成的。

但是臺灣依然是華為及三星產業鏈的一環,且並非所有的產業,客戶都願意在4月後下單,像是汽車產業及紡織品都在逐漸削減數量及關閉工廠,因為可能不再被需要,因此臺灣企業的營運狀況,依然有相當的參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