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科主任李淑君說,依據世界職能治療師聯盟(The World 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WFOT)的聲明,職能治療師的專業係促進人類心理衛生及健康安適感,極力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及促使心理障礙者的復原,並利用全人性(holistic)、生物–心理–社會模式(bio‐psychosocial)、個案為中心等原則,在日常生活中增強個案的能力及強化個案優勢來回到正常的生活。至於職能治療的「職能」指的是每天所有日常生活活動,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工作、娛樂、休息等。
這樣做,檢視職能平衡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師賴冠宇說,通過一天職能的檢視來維持自己身心平衡,這是非常重要的手法。
職能的檢視方法為:拿出一張紙和一枝筆來做練習,在紙上畫下一個大圓鐘,詳細列出一整天每小時進行的活動,在大圓鐘下方寫下工作、睡眠休息、休閒娛樂、自我照顧和其他共5大類別,並計算各類別的總時間,就能檢視自己的「職能」平衡度:是否有達到工作8小時、睡眠休息8小時,以及休閒娛樂、自我照顧和其他8小時。
賴冠宇建議,在檢視自己的「職能」平衡度時,應先列出原來預計的工作或規劃,一一檢視其重要性或急迫性,會發現其實真正需要立即處理的事情有限。有許多非必要的工作或是活動可以先略過,在做完必要的安排後,心就可以先安定下來。
接著維持自己的生活常規,不要被疫情衝擊原本維持平衡的生活為原則,在疫情期間出現情緒焦慮不安時要善待自己,留出一些時間休息,讓自己平靜後,再重新調整生活。
安排靜態與動態活動
賴冠宇提出,在自我照護的部分,可以每天安排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以維持身心健康。
靜態活動:如果無法外出,就選擇進行可在自己家裡完成的活動,例如:著色畫、書法、認知促進活動(賓果、數獨、填字遊戲、成語接龍等)、閱讀書籍雜誌、電影欣賞、音樂欣賞、手工藝類(摺紙、串珠、膠珠等)、正念活動(放鬆運動、呼吸練習、冥想等)等靜態活動。
動態活動:如體操(拉筋伸展、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帶動唱、深蹲、弓箭步等)、瑜伽等。在活動前可以先做從頭到腳的關節伸展運動,每一個關節活動時要慢且角度盡量做大,以達到充分運動放鬆的目的。此外,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以確實強化免疫系統與心肺功能。
賴冠宇提醒民眾,對於疫情不用過度關心,所有防疫資訊均依照各國政府的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為準,避免資訊誤導;在面對疫情時要注意、要謹慎,不要緊張焦慮,以降低內心的不安,才能有充實的職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