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成臺廠搶攻歐盟市場堡壘,臺灣是捷克第二大投資國,僅次於韓國;捷克為臺灣在歐洲的第四大投資國,投資規模僅次於德國、荷蘭與英國。此外,臺灣與捷克政治關係升溫,捷克政壇兩大重量級人物將分別在8月與10月訪臺。 中共揚言終止對捷克投資,專家認為,對臺灣來說「可能是一個機會」,有望取代中資地位。
對此,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執行長鄭家慶受訪表示,中共外交作風強勢,未顧及捷克利益與感受,把捷克政府當中共大使館的附屬單位,以經濟威脅捷克政府聽命於北京,是造成捷克反彈原因。
臺灣有機會取代中資地位
中共揚言終止對捷克投資,對臺灣來說「可能是一個機會」。他認為,捷克將積極招攬「外資」來取代中資,以填補經貿空缺,此時,臺灣有機會補上中資離開後騰出的空位,這也是捷克對臺灣的期待。
鄭家慶說,過去經濟掛帥,很多國家忌憚中國經濟實力或經濟誘因而自我審查,跟臺灣保持交往距離。「中共剝奪臺灣跟世界的合作機會,而我們只是希望一個公平合作的機會,不像中國大陸,臺灣對捷克投資不會設前提條件。」
這次,捷克表達了一個清晰概念「我們是有底線的」,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拒絕「別的國家挾經貿利益,威脅我們該做什麼或不要做什麼。」
其次,從歷史發展來看,捷克從共產獨裁政權轉型民主政治,堅守「絲絨革命」自由民主法治價值,如同捷克參議長維特齊所言,「不能只是會數錢而已」,對於外國干涉民主自由與國家利益,仍會反彈並堅持捍衛。
鄭家慶表示,歐洲國家在社群媒體、國際連結、自由民主與公民社會的意識都相當強勁。用錢收買所有人,在歐洲幾乎不可能,只看經貿利益、不顧民主尊嚴的政客也會被人民所唾棄。
臺灣與歐洲國家正式外交關係上,「以前是很多事大家不願意說,因為怕惹中共不開心;現在是,中國大陸惹得我們不開心」,各國開始跟臺灣合作,仍不影響一個中國政策。
疫情的發生 解封各國自我設限
鄭家慶表示,對歐洲來說,中國是武漢肺炎的起源地,也是產品主要供應來源;另一方面,跟臺灣在疫苗研發、口罩機技術等面向合作,符合歐洲國家利益,基於國家生存戰略關鍵產業,不會因中共反對就不去做。雖然歐洲國家的一中政策框架不變,但經歷肺炎疫情,意外「解封」歐洲國家對臺灣的某些自我設限。
鄭家慶認為,接下來,歐洲各國會觀察捷克議長來臺後,中國大陸的反制措施到底到何種程度?大家都在看。如果捷克安然,那其他國家也會更有底氣,來解除「中共恫嚇」的封印,或許中共的恫嚇,沒有各國想像的那麼可怕或影響慘烈,再加上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難道中共還想另外點火,再闢歐洲戰場?這符合中國利益嗎?北京當局應好好思量。
鄭家慶表示,不像中共,臺灣的合作不會有前提條件;剔除不必要的政治考量、「回歸正常的交流」、單純自由經濟往來,不代表他們就百分百「應該」歡迎臺灣,或臺灣就必然投資歐洲,大家依據各自國家與企業利益來評估,這才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