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午,陳彥玲博士陪一個正陷於網路遊戲,而被停課的小朋友徒步去披薩餐廳。一路上迎著春陽的暖光,慢慢行走在紐約的鄉間,帶著孩子留意觀察四周的風景。哇!這整棵樹開滿了花,兩人在樹下迎著春風送來的落英繽紛,在綠草盈盈的懷抱裡享受著花雨的美麗,那孩子陷於網路遊戲、被汙染得失去生命力的眼睛,霎那間恢復了明亮的光彩。
防疫的生活中不只在物質上需作準備,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也是防疫必備品。
到了披薩店,門口貼了一張告示「入店請戴口罩」。陳彥玲和這個小朋友是臨時起意想吃披薩,所以沒有準備口罩,只好掃興離去。這時帶著口罩的櫃檯小姐,招呼他們回來:「沒關係,你們進來吧!」陳彥玲非常感動,進入餐廳後也很注意跟別人保持法定的距離。她認為櫃檯小姐的通融,不但不會造成防疫上的漏洞,卻能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緊張和對立的情緒。
最後一塊披薩
買好披薩,回到小朋友的住處。一盒披薩吃到最後只剩一塊了,孩子說吃飽了,陳彥玲則鼓勵他說:「我倆一起努力把最後這塊吃完吧!這樣盒子也可以處理掉了」。他卻說:「老師,我想把這塊披薩留給我的同學,他下午會來這裡學小提琴」。陳彥玲聽了之後,很受觸動:這真是一舉數得!我不用強迫自己了,也不擔心發胖了,還讓另外一個小朋友分享了快樂。如果我們做事,不為眼前的事情糾結,不是總想著自己如何,而是本著「先他後我」的原則,那麼很多事情會更順暢一些。
難以忍受,也是一種生活滋味
談到疫情期間,有不少人覺得生活、精神上的壓力難以忍受。陳彥玲說:「面對壓力的時候,如果我們以平衡的角度看問題,心態就會好很多。」陳彥玲認識一個60多歲的朋友,他常保持樂觀的心態。這位朋友的父親脾氣很暴烈,經常在飯桌上發脾氣,這位朋友在50多歲時還經常挨父親的巴掌,可他從不怨恨父親。
朋友家裡請人幫忙做飯。這位幫忙做飯的女士情緒多變,做的飯菜也是隨著心情變化,時好時壞。有一次她做的一道菜非常鹹,實在難以下嚥,難以忍受,但是最後他忍住、沒有吐出來。他心想:「這麼鹹,也是一種鹹的滋味,以前從來沒有體驗過,這也算是人生的一種經歷吧!」
而這個女士,從她做飯菜這件事上可看出,她工作不用心,也不太顧及別人的感受,做事情率性而為。實際生活中,她還非常喜歡貪小便宜,不能吃虧。有一次,她在一家美容店花了很多錢,做了一個很時髦的髮型。從美容店走出來沒多遠,就被從天而降的一盆水潑散了新做的頭髮,意外的損失令她很揪心。怎麼這麼巧呢?這一盆水不偏不倚,正好潑在她頭上,是不是她以前的貪婪、不負責任的報應呢?
一碗麵條的社會價值
隨著防疫令解除,許多員工將重返工作崗位,他們會不會出現「星期一綜合症」呢?該如何對待呢?陳彥玲笑道:「如果感覺上班壓力大,可能是因為你不喜歡現有的工作;如果你能從新審視你的工作價值,或許你會對工作充滿期待。」
有一年,她到臺灣鄉下一所國中講課,中午去找餐館,看到一家新開的麵店。經營店面的是一位氣質不俗的年輕人,陳彥玲問他:「你年紀輕輕怎麼會在這麼偏僻的地方開麵攤?你喜歡這工作嗎?」他無奈地說:「我母親生病了,只好回家鄉照顧她,經營麵店聊以為生。」
陳彥玲環視了一下店內,說:「我一大早從臺北跑到這偏僻的鄉下來上課,現在飢腸轆轆的。我吃了你的一碗麵,精力體力恢復了。對上好這堂課,我滿懷信心,老師們因此掌握了好的教學方法,能讓多少孩子受益,能為社會做多大貢獻?如果你能用愉快、感恩的心情來煮麵,你的麵店就會成為家鄉溫暖別人的地方。」小伙子眼睛越來越亮,最後噙著淚水,連連感謝陳彥玲,讓他看到了人生的價值,有了工作的動力。
難得的母女時光
也因為疫情關係,陳彥玲能有這麼多時間與女兒在一起,聆聽女兒學校發生的故事、女兒的理想,給女兒講一講豐富的人文歷史;在後院裡種上蔬菜、花卉,開心地看著它們快速成長;鼓勵女兒自己動手做美食,女兒做的水果奶昔、艾草點心、起司麵包、松板豬肉,樣樣都是專業水準,色香味俱全。想到再過兩年女兒考大學了,也不知以後會在哪裡,陳彥玲特別感恩、珍惜這段美好時光。
陳彥玲建議朋友們:當防疫令結束,重返公司時,不妨做一盤艾草點心、送一張卡片,給老闆或同事,帶給他們一份驚喜與感動!(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