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陸金融轉型 百億高收益理財產品首現虧損

【記者賴意晴/編譯】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向外國金融機構開放市場,監管機構進行了為期多年的市場改革,近期手段升級,旨在尋求整合市場紀律。中國投資者及儲蓄戶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事情,由中國國營銀行發行、規模25兆人民幣(約新臺幣104.3兆元)、「保證獲利」的高收益人民幣理財產品首次出現虧損。

彭博社週五(6月19日)報導,中國監管機構試圖推動金融市場轉型,正在積極淘汰保證提供回報的產品,以壓制中國貸款的主要槓桿和風險來源。


因此,銀行在現行制度下必須放棄此種產品,改為提供更符合國際共同基金的儲蓄型產品,也就是說,投資者將要承擔市場波動風險,但他們也可以每天追蹤其基金的資產淨值。

追蹤基金的官方網站「中國理財網」指出,在中國股民認為中國人民銀行不會採取更多刺激措施的預期下,政府債券殖利率本月飆升,這導致280多種低風險、與債券掛鉤、約占市場3%的理財產品淨資產大跌,低於最初的1元人民幣價值。

許多散戶投資人因此帳戶「首次出現虧損」,已有數百名憤怒的投資者湧入網站,要求解釋、炮轟銀行使他們「意外損失」和手法不透明。以往這些「保證獲利」的理財產品廣受散戶歡迎,有九成未到期產品由散戶持有。

陸明年將完全實施新規

上海一家房地產公司的余姓經理(Tena Yu)表示,她的100萬元人民幣投資,在過去5年每年帶來超過4%的年回報率,最近卻發現自己的幾個帳戶都有虧損,她說:「我從未見過它們低於投入的本金。」其中表現最差的是招商銀行的產品,迄今已跌3%。

招商銀行則表示,新發行的債券並未受到某些資產價格下跌的影響;中國工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廣發銀行則不做評論。

報導指出,在一個充滿不確定且動盪的股票市場,現在對該投資戶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現狀,余姓經理也表示,她計畫保留投資,畢竟沒有更好的選擇。

成都盛世普益科技數據指出,第一季披露淨資產價值的理財產品達到12.5兆人民幣,占總額的50%以上;新規施行前只有15%披露。今年年底寬限期結束後,監管機構將要求100%遵守新發行規定。交通銀行財富管理部門總裁Jin Qi表示,隨著理財產品模型轉向基於資產淨值,投資人的損失可能更頻繁、幅度更大,但這也意謂著投資人必須學會分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