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天過海:低壩方案,請君上船
「瞞天過海」,為兵法三十六計之第一計。
原文:「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其實,這150公尺的低壩方案,根本是個騙人的方案。
雖然水庫的正常蓄水位為海拔150公尺,但是大壩壩頂高程為海拔175公尺,最高蓄水位可達到海拔173公尺(還有2公尺是用於風浪保險)。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是按照蓄水至海拔173公尺的能力計算,而在計算移民人數時,則是按照正常蓄水位海拔150公尺計算。那麼,當水庫發揮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173公尺時,許多沒有被計算為三峽工程移民、沒有搬遷的居民該怎麼辦?長江水利委員會認為,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謂的「跑洪」,等洪水過後,再回到被洪水淹沒過的家中。
此外,正常蓄水海拔150公尺,移民50萬人,也是騙人之說。2006年10月,三峽水庫蓄水至海拔150公尺,只比海拔156公尺高出6公尺,但三峽工程為這個蓄水高度,足足搬遷了123萬人。
中共水利部和長江水利委員會誇大三峽工程的效益,以所謂150公尺低壩方案,瞞天過海,促使決策者下最後決心,為三峽工程建設開綠燈。
根據《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記載,西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率兵30萬征伐遼東,出征之前,房玄齡等大臣極力勸阻。部隊進發至海邊,李世民眺望一望無邊的大海,波濤洶湧,心想渡海十分困難,後悔出征之前未聽從房玄齡等的忠告。隨行眾將領擔心李世民改變主意,班師回朝,便聚集想辦法。
大將想出一計:把唐太宗引進入海邊一座彩色營帳,請李世民入座飲酒,同時讓文武百官前來敬酒。唐太宗沉浸在美酒和讚美的歡樂之中,忘記渡海困難的憂愁。突然唐太宗聽聞帳外有波濤洶湧之聲,手中的酒杯也傾斜了,便急忙揭開帳幕向外張望,這才發現,自己正與部隊一起乘船渡海,而且馬上就要抵達遼東。原來薛仁貴擔心太宗因大海阻隔而放棄東征,便將唐太宗騙上由船隻改裝的營帳,讓其飲酒作樂,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與部隊一起渡海。故此計稱為「瞞天過海」。
中共水利部和長江水利委員會運用瞞天過海之計,不在薛仁貴之下。1992年,中共全國人大批准的三峽工程方案,正常蓄水位為海拔175公尺,壩頂標高海拔185公尺,早已經不是鄧小平所支持的低壩方案。現今中國媒體將鄧小平於1982年所講的話:「我贊成搞低壩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改成了「(三峽工程)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刪去了「我贊成搞低壩方案」這一句話,為的就是掩蓋鄧小平在150公尺低壩方案上上當受騙,輕率做出錯誤決策的事實。中共黨史專家、毛澤東政治祕書李銳對鄧小平有如下評價:鄧小平晚年辦了兩件錯事,一是六四,另一便是長江三峽工程。
——摘編自《三峽工程36計》,(博大出版社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