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屏東縣推友善農業 培養光合菌改良土壤

食研所廖麗玲博士指導東片社區培養光合菌的操作。(屏東縣政府提供)
食研所廖麗玲博士指導東片社區培養光合菌的操作。(屏東縣政府提供)

【記者簡惠敏/屏東報導】為推動農村「友善、永續、生態、安全」的生產模式,屏東縣政府委託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開辦「農村社區微生物菌種養成培訓班」,教導農漁民利用光合菌等不同微生物的特性,減少對化學藥劑的依賴,提供在地適性友善農法的可能。

屏東縣政府為推動農村友善、生態、安全的永續生產模式,開辦4場「農村社區微生物菌種養成培訓班」,第一場在內埔鄉東片社區舉辦,吸引百位的農民朋友參加。屏東縣政府為推動農村友善、生態、安全的永續生產模式,開辦4場「農村社區微生物菌種養成培訓班」,第一場在內埔鄉東片社區舉辦,吸引百位的農民朋友參加。(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縣府城鄉發展處表示,8月18日邀請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的廖麗玲博士團隊,在內埔鄉東片社區舉辦第一場的「農村社區微生物菌種養成培訓班」,現場有上百位農友參加,期望透過農村再生、產業結盟與學術界進行連結互動,提升學員了解微生物菌在農業、健康與環境之間的緊密關係。

廖麗玲表示,光合菌是用來改良土壤酸鹼值、強化作物根系的微生物,應用在農業上,具固氮溶磷的作用,增加土壤的益菌量,提高了作物的吸收力及品質,因而達到農藥及肥料減量,土壤的品質變的更好。在水產養殖方面,可預防病害、淨化水質;在畜牧業方面,可減少異味,增加幼畜抗病及存活率。

屏東農村社區近年結合生技業、農產加工等面向,研發出多款面膜、沐浴、清潔等產品區產品受到消費者青睞。而若要持續創造產值,永續且有效循環的農漁業生產模式,將會是屏東縣農村再生社區產品建立品牌與價值的基本核心。今年的首要目標,是運用微生物菌種讓土地和生產環境能更健康,使農村的生產條件能更多元豐富。

「農村社區微生物菌種養成培訓班」將辦理4個場次,第二場(原民班)於8月20日在新埤鄉萬隆國小內舉辦,第三場(漁村班)於8月27日在枋寮鄉東海社區活動中心,第四場(半島班)於9月3日在枋山鄉楓港社區活動中心,目前僅剩第四場次尚有名額其餘班別皆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