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決理由指出,雖然陸方對臺統戰措施持續而綿密,兩岸任何交流都可能有統戰目的,但一味防堵恐非最佳因應策略,應以更民主、更開放的態度,「藉由更深入的接觸、交流,才有機會實際了解兩岸的制度差異」。內政部未具體審視該統戰手段對臺灣有何不利影響,扼殺《憲法》所保障的工作權,且難認有何「特別重要之公共利益」需要保護。
對此,臺灣教授協會代理會長陳俐甫指出,這個論調正是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近年來新年談話的主軸,也符合了某些特定政黨認為「統戰不一定不好」的想法。「統戰絕對是不好的啊!」他說,在以共產黨的利益為最高指導原則下,只要能達成併吞臺灣的目的,任何事情中共都願意交易,而社區主任助理的工作也是在這樣的脈絡之中。
陳俐甫表示,在全世界對中共都抱持戒心的情況下,當大家專注在觀察哪些政治人物或政黨在呼應中共統戰、傷害臺灣民主的時候,沒想到竟然是臺灣的高等行政法院用這樣的判決在呼應,「這是美國、英國、澳洲等民主國家目前該做的事情嗎?是臺灣現在該做的事情嗎?」他說。
中國既不對等也不民主 交流理解只是一廂情願
臺北市議員苗博雅指出,國內始終有一群人認為,「更多的交流會帶來更多理解,中國(共)就會體會到民主的好,然後自然放棄攻臺的想法」,但她認為,這種想法最大的錯誤就是一廂情願,「我們不能把中國(共)當成一個對等的民主國家」;如果對方也是民主國家,相信交流會帶來更多理解,但把中國(共)當成對等的民主國家就是大錯特錯。
苗博雅解釋,中國並沒有言論、資訊流通等自由,加上中共愛國愛黨的洗腦教育,導致兩岸人民本身在意識型態上就有差異;而所謂的交流,也都已經被中共預設了政治前提,甚至鼓吹「臺灣因為太民主導致社會太亂,中共專制體制才是好的」,利用民主消滅民主;此案國人赴陸任職前要先簽署「認同九二共識同意書」就是一個例子。
「就像我們面對病毒入侵,卻不戴口罩、不洗手,一廂情願的認為得到病毒後就會有抗體。」苗博雅說。她表示,一般民眾不了解實務面、政治與國防上的風險,可能會有這種天真的想像,但身為行政法院的法官就不應該,面對「統戰病毒」的時候,怎麼能夠主張撤下所有防衛?統戰就像是癌症,雖然不會立即有症狀,但發現病情嚴重時卻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