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成果豐碩 臺捷超過20項合作簽署

【記者李怡欣/臺北報導】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率團訪台,3日與外交部召開聯合記者會,向外界說明訪團整體成果。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這次我們與捷克團談及超過20項合作項目,包括:華航承諾疫情後正面研議台北直飛布拉格直航航線,布拉格愛樂明年將來台巡演,外交部也願意協助捷克媒體在臺駐點,促進媒體自由。另外,捷方也邀立法院長游錫堃回訪。

促臺灣與歐洲有更深連結

立法院長游錫堃表示,維特齊在立院演說撼動人心,展現文明國家風範,有如春天太陽。而中國外長王毅粗鄙恫嚇,有如冬天寒風,令大家不舒服也不歡迎,歐盟成員國紛紛聲援捷克。證明霸凌贏不到支持,唯有民主和平才能贏得各國尊重,維特齊一行人不畏強權,堅持做對的事,帶來國際民主春天的訊息,將會風行草偃,引領其他國家拿出更多的實際行動來對抗極權壓迫,意義非常重大。

台捷邁向全面合作夥伴新境界

外交部長吳釗燮指出,本次維特齊訪臺具歷史性意義,雙方在民主、供應鏈經貿及人文領域合作。本次兩國簽署三項經貿合作備忘錄,布拉格化工大學與台三所大學簽MOU,布拉格愛樂明年將來台巡演,政府提供華語文獎學金給50名捷克學生;另外捷克維索吉納省將與臺地方政府交流,外交部也會盡快安排游錫堃院長回訪捷克,充分顯示「台捷邁向全面合作夥伴新境界」,因為兩國人民都深刻體會自由民主可貴,才能見證此刻美好。 

維特齊歸納訪台在三大領域成果表示,第一、雙邊實質關係發展,包括經貿投資丶科研教育丶醫衞防疫等,返國後將分別由參議院外交國防暨安全委員會丶衛生暨社會政策委員會丶國家經濟/農業暨交通委員會丶教育科學文化人權暨請願委員會等成員組「專案小組」,進行後續追蹤並提交行政部門窗口推動促成;第二、他要為來自捷克與歐洲的正面支持表示誠摯感謝;第三、他已邀立院長游錫堃訪捷,以利兩國國會持續交流。

捷克台灣商會會長迪維什補充表示,隨行36家捷克企業也積極與臺方尋求未來合作機會,肯定臺灣是捷克進入亞洲最佳門戶,而捷克也可作為臺灣開拓歐洲市場重要基地。

捷克「一中」各自詮釋 訪臺沒有錯

媒體提問,中共使館打壓台灣駐捷代表,是否會協助在捷克提升臺灣代表處位階與推動友臺法案?維特齊說,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有貿易關係,所以捷方也願意與中方保持平等互利關係。外交關係不是捷克參院職權,這次是以國會外交代表訪臺,由捷克行政機構決定外交政策。

此外,有關中共外長王毅說,要讓維特齊「付出沈重代價」,對此維特齊回應,不喜歡王毅這樣的發言,他強調,訪臺沒有違反和中捷外交協定,中國有自己的「一中」詮釋,而每個國家也有權自行解讀「一個中國」代表的意思,訪問臺灣並沒有錯,臺灣是自由民主國家,我們有義務互相合作。

外媒向吳釗燮提問,台灣剛宣佈更新護照封面,這次訪團高規格來訪,臺灣是否會朝向獨立?對此,吳釗燮表示,外交部發行護照是希望呈現多一點臺灣意象,重申「臺灣維持現狀,現狀就是臺灣不屬於中國。臺灣總統與國會都是民選,象徵臺灣是實質存在的國家,不隸屬任何國家的一部分,臺灣會努力捍衛現狀。

至於,臺灣投資是否從中國移往其他地方?吳釗燮說,去年美中貿易戰與疫情關係,很多企業已著手或思考移往其他地區,這次捷克企業來訪,在討論後,台商會理解捷克是很好市場,是可以邁向歐洲的大門,相信未來會有很多台灣企業家赴捷克投資。


成果豐碩 臺捷超過20項合作簽署

臺捷就政府、企業、民間達成三大面向、多層次、多管道跨域合作

(1)  強化維護自由民主共享理念

● 國會高層互訪,議長邀游錫堃回訪捷克。

● 國會委員會、幕僚交流,包括組「文官團」互訪。

● 外交部願意協助捷克媒體在臺駐點。

● 強化民主機制,就選舉、網路安全及對抗假訊息交流。

(2)強化台捷供應鏈經貿合作

● 落實「2020台捷經貿論壇」成果,聚焦「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綠色經濟」及「新創」3大產業台捷投資。

● 經合會組「企業團」赴捷考察。

● 「亞洲·矽谷」及「數位時代」與捷方簽署兩項備忘錄,強化智慧城市、AIoT合作。

●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與捷台商會簽備忘錄,強化智慧機械人才、資訊。

● 合庫、輸出入銀行評估赴捷設立辦事處。

● 持續推展台捷防疫合作聲明,防疫物資供應鏈合作。

● 華航研議直飛布拉格班機。

(3)促進台捷人文科技交流,建構雙邊民主社群制度性合作

● 布拉格愛樂明年來台巡演。

● 研議推動故宮文物及捷克文物互展。

● 布拉格化工大學與台科大簽姐妹校,並與東海、清華簽MOU。

● 布拉格科大與台科大研議建立雙聯學位計畫。

●增50名捷克學生華語文獎學金來台學習。

● 促捷克科學院與中研院學術合作。

● 促國實院國家太空中心與捷克科學院簽MOU的意向。

● 推動捷克維索基納(Vysočina)省與我國地方政府交流。

● 強化台捷雙方中學教師及學生交流。

外交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