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美中交鋒加速企業撤離 學者:印度有機會取代紅色供應鏈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說,印度近年也非常積極參與全世界ICT供應鏈,印度確實有機會取代部分中國供應鏈。圖為印度的一家工廠。(SAJJAD HUSSAIN/AFP via Getty Images)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說,印度近年也非常積極參與全世界ICT供應鏈,印度確實有機會取代部分中國供應鏈。圖為印度的一家工廠。(SAJJAD HUSSAIN/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華為禁令在15日生效,正式宣告華為爭智慧手機霸主夢碎,顯示出美中交鋒也將帶動企業、供應鏈,以致國家經濟的興衰。全球企業積極思考建立非紅供應鏈,印度政府積極招手,傳出將提智慧手機製造補貼計畫。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說,印度近年也非常積極參與全世界ICT供應鏈,印度確實有機會取代部分中國供應鏈,「可能連中國企業都想到印度。」

中印邊境衝突,恐一觸即發,兩國關係緊張不僅體現在此,於經濟上也是競爭狀態,印度積極邀請國際大廠設置非紅供應鏈。傳出印度政府將批准一項66億美元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補貼計畫,邀請蘋果主要代工廠設廠,其中可能包含:鴻海、緯創及和碩等臺廠。

「印度這樣做,當然是有可能的。」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說,美中貿易戰之初,受惠供應鏈調整的地區,主要在東南亞國家,而印度近年也非常積極參與全世界ICT(資訊及通訊科技)供應鏈,「印度確實是有機會的。」

張建一說,印度是開發中國家,希望通過招攬外國企業建置生產基地,增加就業並縮短貧富差距,且不僅是蘋果供應鏈,也歡迎其他ICT供應鏈或傳產,「在中國生產會被課重稅,這等於是給印度機會。」

他說,過去全球化分工的供應鏈,著重在選成本越低的地方生產,蘋果供應鏈也遍及各地,但是因美中貿易戰的關係,國際大廠開始擔憂在中國製造出口到美國所存在的風險,加上現在疫情,更知道分散供應鏈的重要性,並思考建立穩定供應鏈,「這是很大的變動」。

他說,而印度土地面積廣大且便宜,另外人口也多,勞動成本較低,如果配合政策誘因,「是有機會取代一部分中國供應鏈的。」他說,過去中共政府用很多租稅誘因等政策吸引外國企業建立供應鏈,現在廠商要選擇另一條非紅供應鏈,「印度政府的招商動作,可能連中國企業都想過去。」

「把所有供應鏈集中在某一個國家或地區風險是很高的。」張建一說,國際大廠正在評估留在中國的風險,如果市場仍在中國,可能還會選擇留在那裡,但產品若賣到其他國家,即使還沒被課稅,也會思考未來被課稅的因應方案,另外,疫情造成的封省與封城,這讓國際大廠深知單壓在中國是不對的,「供應鏈斷鏈是會出問題的。」

他說,印度政府招攬國際品牌供應鏈到印度設廠,將帶動臺廠調整全球化的布局,如果蘋果等品牌大廠與印度達成協議,鴻海與和碩等組裝廠也會隨之調整,且獲得印度政府政策補助的機會也很高,「臺廠有數一數二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擅長在全球布局,過去在中國與東南亞建供應鏈,現在到印度也不會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