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洋環境顧問20日公布台灣海底垃圾調查結果,淡水河口外海最髒,估計垃圾密度每平方公里268萬件、重達6292公斤,約全球平均重量近90倍;另,臺灣西海岸密度也明顯高於東亞鄰近國家,約為全球平均密度1.5倍。
澄洋環境顧問與國內海洋生態學者合作所進行海底垃圾調查,自2019年開始每季到彰化烏溪、桃園新屋溪口、新北淡水河口等台灣西海岸8處河口外海採樣監測,1年來共採集215次近6千件海底垃圾。
調查發現,海底垃圾近六成為纖維布料,推估來自漁網、扁紗編織袋(如米袋、飼料袋、砂石袋),有三成為膜狀塑膠,可能來自塑膠包裝、塑膠袋等,其餘垃圾還包括硬質塑膠、橡膠、玻璃、紙類、金屬等。
澄洋環境顧問執行長顏寧指出,過去文獻研究發現,進入海洋的垃圾,94%沉在海底,全球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0公斤。臺灣西海岸平均海底垃圾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2萬1,074件、重102公斤;日本東京灣為66.6公斤、韓國31至73公斤、中國沿海15.9公斤;臺灣西海岸密度明顯高於東亞鄰近國家,約為全球平均密度1.5倍。
顏寧說,調查發現,部分採樣點垃圾量比生物還多,最髒測站位於淡水河口外海,估算垃圾密度每平方公里有268萬件、重達6,292公斤,約為全球平均重量近90倍。推論因為淡水河流經整個大臺北地區,流量大、面積廣,人口密度高,因此垃圾量居冠。
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中山大學榮譽教授方力行表示,沙灘、海面垃圾只占海洋垃圾6%,剩餘94%沉入海底,影響環境系統。西海岸為臺灣重要的漁場,海底垃圾對底棲生物具有潛在風險,依靠底棲生物維生的魚、蝦、蟹等可能會有生產量的變化,「最後一定會回過頭來影響人類每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