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精障殺人無罪不符社會期待 法部長:組團鑑定或更周延

【記者袁世鋼/臺北報導】近年來發生多起精神障礙者暴力攻擊致人死傷卻逃過刑責的案件,引發高度社會輿論。為此,高雄大學與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23日共同舉辦「醫療科技與法律實務系列」學術研討會,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司法精神鑑定以團隊方式進行或許會更加周延,目前各界已有共識。

高雄大學法學院表示,近年發生多起精神病患暴力攻擊事件,包括2015年的女童遭割喉案、2016年的小燈泡案、2018年的弒母案、2019年的南鐵殺警案,導致多個家庭破碎與社會恐慌,但法院經過鑑定後所做出的判決卻引起民眾錯愕、輿論譁然,讓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疾病的鑑定與司法判決產生許多疑慮,甚至對精神疾病產生歧見。

蔡清祥則指出,去年嘉義鐵路警察遭精神障礙者刺死,法院一審判無罪引起社會嘩然,法務部第一時間就跳出來說明,無論從修法或執行面都盡力改善。他舉例,監護處分原本有最長5年的限制,但5年後當事人仍有問題的話,現行法律卻沒辦法處理,因此才修法取消5年限制,可不限次數每次延長3年,且每年須接受鑑定評估。

然而,當事人經鑑定若無繼續執行監護處分的必要,還是要回歸社會,檢察官將在當事人離開監護場所2個月前,召集醫療、衛政、警政和勞政及更生保護人,討論如何銜接照護,讓他能就學、就業或接受醫療,避免再犯。「法律對精神障礙者應該怎麼處理」才是修法重點,蔡清祥說。

至於籌設司法精神病院的進度,蔡清祥說,法務部與衛福部曾有不同意見,但他建議大家共同承擔,醫療及戒護分別由衛福部、法務部處理,而地點也已慢慢浮現。此外,他也提到,司法精神鑑定由精神科醫師單一進行恐過於主觀,目前對於以團隊的方式進行已有共識,由各科醫師、心理師、法律專家一起鑑定,也許會更加周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