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安可人生】人生過程,如何求「知」?

如何求知(知道、知識)」的經驗談。和如何「學習」來「做到」人生所想的實現。(123RF)
如何求知(知道、知識)」的經驗談。和如何「學習」來「做到」人生所想的實現。(123RF)

文/傅安國(資深專案顧問)
關於品牌(門店)的經營一二事,我以「追求卓越,知道還要做到」為主軸分享拙見。這次則分享如何求知(知道、知識)」的經驗談。和如何「學習」來「做到」人生所想的實現。

關於求知」的內涵解讀

先秦諸子百家中的平民思想家——墨子,在汲取知識(知道)的路徑上曾云:「所以知也,而不必知。」(《墨子》)意為「人是具有獲得知識的能力的,但不一定就有知識」。言下之意是,要我們掌握知識及認識知識的方法。先認識知識就能獲得知識,是因為有「心」(思維系統);「心者,以其知論事物」(心是用來感知,認知事物的)。另「知也者,以其知過,物而能貌之」,進一步就是說,認識能力從接觸了認識對象後,就能夠得到它的形象,才能成為「知識」。

《墨子》從邏輯上對知識又加以分類。從不同的來源而論,將其分為三類:

一、聞知:

分為傳聞與親聞:此部分不論是哪一種都不應簡單地接受,必須內化與融會貫通,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

二、說知:

在聽聞之後、接收知後,要加以思索、推論與考察。強調「聞所不知若已知,則兩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識去推知未知的知識。如已知火是熱的,就推知所有的火皆是熱的。

三、親知:

即自身經歷所得到的知識:親知再分為「慮」、「接」、「明」三個步驟。

「慮」是人的認識能力求知的狀態;但因只是起心動念的「慮」仍未必能得到知識,須進一步以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感受,去「接」觸。即便如此仍有不全之處,例如「時間」無法感受!「明」就是將得到的知識加以分析、推論、提升、歸納、整合後所得之的全貌。現代商場上常說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是「明」(理性思維)的運用。

此外,《墨子》還以知識的不同對象,區分了以下四類:

一、對「名」的知識:給某項事務的一個概念認識。

二、對「實」的知識: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認識。

三、「對應」的知識:對知識之間的關係認識。例如我們提到了書本,就一定要有書本這樣的東西。

四、「行動」的知識:如何應用知識(相當於西方常說的「怎麼做」的知識know how)。

譬如,我們知道獅子這個動物(只有「名」的知),但卻對獅子的全部一無所知(無「實」,無「對應」),因此,就必須以「行動」來求知關於獅子的完整資料(訊)。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至此,整合以上後,續走下一棋:「如何學習?」(下週待續)

(作者現職為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微型創業鳳凰 資深專案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