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中國信用債爆違約潮 國企高管:政府錯誤管理

中國永城煤電等AAA評級國企發生債券違約,令信用債市場風聲鶴唳。圖為上海近郊外高橋燃煤發電廠,攝於2017年3月。(JOHANNES EISELE/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永城煤電等AAA評級國企發生債券違約,令信用債市場風聲鶴唳。圖為上海近郊外高橋燃煤發電廠,攝於2017年3月。(JOHANNES EISELE/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程木蘭/綜合報導】中國永城煤電、華晨汽車、紫光集團等AAA等級國企發生債券違約,令信用債市場風聲鶴唳。投資人擔憂企業信用惡化、銀行不良貸款升高,甚至認為:違約不可怕,可怕的是地方政府放任企業「逃廢債」、破壞債市規則。更有國企高管罕見坦言,造成一連串國企破產和債券違約的主因之一,是中共政府的錯誤管理。

中國最大工程機械製造商、國有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坦言,中共地方政府的錯誤管理,例如要求不合理的績效目標,是造成一連串國企失敗和債券違約的主因之一。

投資機構TS Lombard的經濟學家Bo Zhuang表示,中共地方政府經常強迫國企進行錯誤收購,對中共官員來說,「升官最快的方法是擴大當地經濟規模,而國企併購,不論其經營邏輯為何,都是捷徑,這是永城煤電陷入困境的一大原因。」

時評媒體人王劍也指出,省級政府轄下的國有企業為了履行政治責任,都得向省政府貢獻資金,而不是以市場機制下的營利為目標。然而多數地方政府的投資項目回報率極低,尤其是經濟下行時財政窘困,官場又存在貪腐問題,實在難以履行償債責任,連帶拖累國企違約或破產。

安德思資產管理公司(Adamas Asset Management)投資長陸修泉(Brock Silvers)直言,中共政府既無彈藥,也無心阻止企業違約。

兌付壓力急促竄升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主管明明於11月23日的報告中稱,「部分企業債務高企,疊加今年疫情期間大量操作的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工具也將集中到期,明年銀行中小企業貸款不良率、企業信用違約風險可能仍然面臨一定壓力。」

彭博匯編數據顯示,已發生違約的中國企業中,截至明年11月尚有1,726億元人民幣存量債券到期,其中一半以上將在第一季度末之前觸發兌付。

據彭博統計,中國2020年在岸(境內)市場累計新發債券違約本金已連續第三年超越1千億人民幣的關口。離岸市場截至11月上半月,違約已達570億人民幣。

這輪違約潮給市場衝擊最大的不是違約本身,而是違約前企業評級多還是AAA,顯示評級有效性存疑。另一方面,企業在違約前轉移不少優質資產,令市場產生「逃廢債」的擔憂。

彭博社分析,此類擔憂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決,會極大影響債券投資人的信心,進而使得同行業、同省籍或具有相似特點的企業債券在二級市場遭到拋售,並影響相關企業在一級市場進行再融資。一旦債券市場無法進行再融資,脆弱的資金鏈就極容易斷裂,進而引爆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