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商住房一般是指開發商把商業用地開發成了住宅公寓,這在北京很常見。雖然這些公寓的水費、電費都是商業價格,住宅配套相對較差,也不能落戶、首付(頭期款)也高,但是因為這些公寓相比一般商品房購買的門檻低,所以,很多在北京工作沒有戶口,又暫時沒有購房資質的打工一族選擇購買商住房。
但是從2017年開始,中共改變對商住房的政策,對購買和賣出都實施了嚴格限制,商住房市場轉冷,房價大幅下滑,很多出現腰斬,即使如此也仍然難以銷售,一直持續到現在。
據《中國證券報》12月2日消息,很多二手商住房銷售總價已經遠遠低於銀行貸款額。因為很多商住房業主在最初購買時進行過公積金、商業貸款,且貸款比例較高,有的商住房業主在購買後,還在非銀行機構進行了抵押貸款。
多位資深二手房仲介銷售人員表示:2017年之前,100萬元的商住房抵押可以貸出七成房款,而目前房子只值50萬元,它背後金融機構的抵押就有70萬元。如果有人要接手這些房子,就要幫業主先拿出70多萬元還給金融抵押機構,解除抵押,然後才能銷售。「但問題是,很多業主如果有錢解除抵押,就不會賣房了。」
評論人士文小剛對此表示,商住房的這種現象已經顯示北京的部分商住房已經成為了業主的負資產。在此情況下,這些業主一旦經濟情況出現變化,比如失業或收入減少,或者離開當地,就會大概率的發生斷供,如果大範圍發生斷供,會給銀行業帶來巨額壞賬,反過來也會影響房價的穩定,而目前中國的經濟狀況已經承受不起金融界發生動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