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銀屑病→白疕治療探討

文/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乾癬,中醫稱為「白疕」。白疕之名,因其「膚如疹疥,色白而癢,搔起白皮」而得名,是一種常見的易於復發的皮膚發炎性疾病。其特點是在紅斑上有鬆散的銀白色鱗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樣出血點。病程長,反復發作,不易根治。 

白疕多因素體營血虧損,血熱內蘊,化燥生風,肌膚失養而成。機體蘊熱偏盛,或恣食辛辣肥甘及葷腥發物,血熱生風而發,或熱毒熾盛,氣血兩燔而發。 

白疕好發於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有一定遺傳傾向,大多數冬季發病或加重,夏季輕。根據白疕的臨床特徵,可分為尋常型、膿疱型、關節型、紅皮病型四種類型。絕大多數是尋常型,多層乾燥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則露出發亮的半透明的薄膜,再刮除薄膜,出現多個篩狀出血點。在頭部,其髮呈束狀,但毛髮正常,無脫落;發生在指甲,則甲板呈頂針狀;發生在黏膜,則口腔為灰白色斑片,四周紅暈;發生在龜頭,則為光滑、乾燥性紅斑,邊界清楚,刮之有白色鱗屑。 

膿疱型,臨床上較少見;關節型,除皮膚的問題外,還多加了關節的痠痛、腫脹,但此型也是較少見。紅皮病型常因尋常型發展而成,或治療不當,外用刺激性很強的藥物,或長期大量應用類固醇後,突然停藥而引起。全身皮膚瀰漫性潮紅、腫脹、大量脫屑,掌蹠角化,指甲增厚甚至脫落。四型之間可合併或相互轉化。 

在治療方面,尋常型以中醫辨證論治為主,膿疱型、關節型、紅皮病型應中西醫結合治療。 

若血熱內蘊,層層銀屑,搔癢劇烈,抓之點狀出血,伴口乾舌燥,咽喉疼痛,心煩易怒,大便乾燥,小便黃赤,在治療上應清熱涼血,解毒消斑。藥用犀角地黃湯加減,犀角改用羚羊角粉。咽喉腫痛者,加板藍根、山豆根、玄參。若血虛風燥,皮疹顏色淡紅,鱗屑減少,口咽乾燥,治療應養血滋陰,潤膚熄風。藥用當歸飲子加減。 

外治可用黃連膏。西藥常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劑。 

在調護方面,應預防感染和外傷,預防感冒、咽炎、扁桃腺炎。對反復發作的扁桃腺炎合併扁桃腺腫大者,可考慮手術摘除。忌食辛辣腥羶發物,戒菸酒,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保持情緒穩定。急性期不宜用刺激性強的藥物,忌熱水洗浴。◇

鄧醫談養生
現任正梁中醫診所院長,畢業於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曾任外科專科醫師,之後到南京取得中醫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專攻中西醫整合治療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