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數位身分證無法完全自主 立委:外商有中資疑慮

【記者袁世鋼/臺北報導】政府為推動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證,以愛沙尼亞的施政經驗作為支持政策的論點,但民進黨立委管碧玲21日在質詢時指出,臺灣資安產業鏈並不成熟,數位身分證系統建置、維運勢必需透過國外廠商協助,但政府很難掌握背後是否有中資,「我對數位身分證仍有疑慮」。

管碧玲表示,成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日前列出十大臺灣與愛沙尼亞的不同之處,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產業自主鏈的問題,臺灣資安產業鏈目前還很弱,沒辦法完全自主,他們的資安產業發展程度就相當於台積電在臺灣的量能,因此愛沙尼亞在做數位身分證等相關產業的能力不是臺灣能夠比擬的。

管碧玲認為,當臺灣整體資安產業自主鏈沒有成熟時,未來在系統建設、維運的時候一定會需要使用國外的軟體或由國外公司在其中擔任某個角色。她以政府在2012年修訂《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29條為例,這項規定對於中華民國境內沒有固定營業場所的外國公司特別開了一條路,可免收營業稅、所得稅,但這涉及了國安問題,因為高雄港是國安很重要的場域,「當時整個立法院只有我一人反對」,後來也證明這真的是國安問題。

管碧玲說明,當時倫敦金屬交易中心(LME)遞交港要設在這裡,而香港交易所在修法當月就收購了LME,然後修法才通過,甚至在2019年還想收購倫敦證交所,所幸後來遭倫敦證交所董事局以「董事會結構受政府控制」為由拒絕。

管碧玲強調,當時港資、陸資有別,但誰也想不到香港與中國間的關係在此時的變化。中國在全世界併購公司,如果該公司在臺灣沒有營業所,政府就很難查出背後是否有中資;當產業自主鏈還未成熟時,如果國外公司不知不覺被中國收購,臺灣是難以掌握的,希望政府能用這個大的架構來看待數位身分證的國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