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一席話直到今天仍非常在理。尤其在建築上,建築師進行設計時,總需要非常有序地安排空間。空間設計的方法有無數種,不過古代建築師卻知道一組神祕的密碼:黃金比例(Golden Ratio),又稱黃金分割率(Golden Mean或Divine Proportion),和黃金矩形(Golden Rectangle)以及黃金三角形(Golden Triangle)等類似的名詞都有關聯。
古代建築作品是人神連接的橋梁
過去的建築師使用了這個比例,創造出世界上最雄偉壯觀的建築物,像是埃及金字塔和雅典的帕德嫩神殿。
「黃金比例深深地貫穿了萬事萬物,是造物者在這個現實世界的體現」,建築師暨建築攝影師詹姆斯‧史密斯(James H. Smith)在電話訪談中向我說道。
如果要將黃金比例畫出來,可以用一個特別的矩形呈現,叫作黃金矩形。而黃金比例就是它的長短邊比,即1:1.618。
當您將一個正方形置於黃金矩形內,剩下的空間會形成一個新的小黃金矩形(垂直旋轉)。在新的黃金矩形中再放入一個正方形,則又會留出一個更小的黃金矩形。這樣可以不斷地重複下去。
「黃金矩形令人著迷的地方就是,將每個正方形的對角連接起來後,便可以畫出一個螺旋。這個螺旋形狀和大自然中的一模一樣。」道格‧帕特(Doug Patt)在他的網路課程《建築學院》(The Architect's Academy)中解釋了黃金矩形。
這種比例的螺旋在銀河系、颶風、鸚鵡螺殼、向日葵頭,甚至在DNA中都可看到。
「透過這種矩形不斷地旋轉組合和螺旋延伸,可以將這個比例無限細分下去(直到微觀),也可以無限地放大(直到宏觀)」史密斯說。他認為,用柏拉圖的話來說,就是「更高真理的投影」。
他接著說,「在更高的境界中,所有事物都是非常有序地依照比例排序。而這個比例,或說黃金比例,決定了我們對美的認知……這就是古典建築師在他們建築中所用的,讓我們能夠與大自然和神協調一致。」
但這不僅僅是可以套疊到任何隨機物件的一組網格而已。它是神聖的比例。
神祕的1.618
「古代人知道它只保留給特殊事物」,史密斯解釋說,「作為一個設計師和創作者,我還沒辦法使用它,因為我感覺自己還沒達到那個境界。我不覺得我已經掌握了這個領域。」
史密斯推測,很多古典主義者可能也沒有公開提過,他們如何使用黃金比例的。
「這是一個祕密,一個天機,或許只有那些得以參透如何和在哪裡使用它的人,才會知道並使用它。」
不過,由於其存在的線索烙印在所有生命之中,黃金比例終究會被人發現。
古埃及
埃及的古夫金字塔(又稱吉薩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約建於西元前2560年,是最早使用黃金比例的建築之一。事實上,它的幾何結構處處存在著黃金比例的數字。像是金字塔四個側面的表面積和,除以底座面積後,剛好就是1.618。
另一個例子,若您將金字塔從中間切過,會產生兩個直角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斜邊(從金字塔正面到頂點的距離)是186公尺(610英尺);而地面中心(金字塔底座的一半)的長度是115公尺(377英尺)。將186公尺(610英尺)除以115公尺(377英尺),結果同樣也是1.618。
「我們如此常遇到黃金數字,以至於這純為偶然的機率是零。對我來說幾乎是微乎其微;坦白說幾乎就是零」,數學家和建築師克勞德.辛茨靈(Claude Genzling)在紀錄片《金字塔啟示錄》(The Revelation of the Pyramids)中說道。「在無限可能下選擇了那金字塔的體積,透過它來透露黃金數字,甚至對於數學家,也就是真的在計算機率的人而言,都是合理的。」
古希臘
這個神聖比例——後來為人所知的Phi(或Φ),以西元前5世紀的雕刻家、畫家暨建築師菲迪亞斯(Phidias)命名。菲迪亞斯將其用在帕德嫩神廟(The Parthenon)以及該神廟供奉的雅典娜雕像上。
在傑伊‧漢姆布里奇(Jay Hambridge)的著作《動態對稱的元素》(The Elements of Dynamic Symmetry)中,他也支持了這項假設,認為菲迪亞斯的設計中融入了黃金比例。漢姆布里奇解釋說,例如帕德嫩的建築量體就是基於黃金矩形的比例。
「建築是探索運用黃金矩形的好地方,因為建築物就是由像窗戶、門、房間和立面等長方形組成的」,帕特在他的網路課程《黃金矩形》一節中解釋道。
為了對神表示更高的崇敬,菲迪亞斯也在廟裡雕塑了「雅典娜‧帕德嫩」(Athena Parthenos)雕像,同樣使用了神聖的比例。譬如,若將雕像頭到腰部的長度設為1(單元),其腰到腳的長度便會是1.618(單元)。
幾個世紀後,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也在他的草圖《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中說明了人體和黃金比例的關係。例如:在人的耳朵可以看到黃金螺旋的形狀;而手與前臂的比例剛好也吻合1:1.618。甚至手指長度遞減的方式,也同樣符合了Phi。
「當時的建築師們從自己的形貌和大自然中觀察到了黃金比例,他們了解了創世的本質」,史密斯說道。
「在那個時代,他們對神有很高的敬意與認識。他們會在建築系統和量體結構中使用這個比例,使他們的設計也能與創世的本質和睦並存,這神聖的比例僅保留給重要的建築物,像是神廟。這些場所因此而神聖,成為連結更高境界的地方,是神的場域。」
「在當今建築中,這種比例的結構並不普及;在建成環境中,這些永恆的真理正在流失」,史密斯說。他接著提出了一個問題,並做了深刻的總結。
「回歸到美麗的古典建築,有可能會是重新連結更高境界或更高層次的答案之一嗎?有了它,美將再度發展到極致,並使我們得以重新連結到更高的真理。」
作者簡介:懷特(J.H. White)是藝術、文化和男性時尚專欄作家,目前居住在紐約。(原文The Golden Ratio in Ancient Architectur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