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中

國旅這樣玩 健康又安心-2

大臺中慢慢玩——品菇/採果/追風/泡湯 客庄田媽媽開飯囉!

東豐自行車綠廊終點站「老東勢車站」,經活化成為「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攝影/黃玉燕)
東豐自行車綠廊終點站「老東勢車站」,經活化成為「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攝影/黃玉燕)

文/記者黃玉燕
溫馨小提醒:疫情發生期間,民眾外出,務必遵循政府防疫措施建議,戴好口罩、保持適當距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任何活動,詳以政府公告為主。

臺中有一片大山城,環繞著東勢、石岡、新社、和平及大坑等山區,近年發展「慢活」、「慢食」、「慢遊」三慢特色,還聯手打造「臺中山城慢認證」,現在,擁抱山城的旅客更多了!

一望無際的田野緊挨著青翠山巒,蔚藍天空下,顯得寧靜祥和,過了秋季繽紛的花海,大山城的柑橘園就要成熟了!

年假採果樂 大小朋友邊摘邊學

從國道四號經過石岡往東勢林場,或循著大甲溪往大雪山或中橫公路方向,沿途果園、休閒農場林立,滿山遍野黃澄澄的果實,讓遊客們採果的雙手停不下來!帶著小朋友一起體驗採果,在園主解說下,小心翼翼剪下粒粒金黃果實,握在手中,有種溫暖的感動。

大山城滿山遍野黃澄澄的果實,讓遊客們採果的雙手停不下來!(攝影/黃玉燕)大山城滿山遍野黃澄澄的果實,讓遊客們採果的雙手停不下來!(攝影/黃玉燕)

大山城滿山遍野黃澄澄的果實,讓遊客們採果的雙手停不下來!(攝影/黃玉燕)大山城滿山遍野黃澄澄的果實,讓遊客們採果的雙手停不下來!(攝影/黃玉燕)

生態農場也越來越受歡迎!大山城每年冬季11月至隔年2月,是柑橘盛產季節,離新社花海不遠處的「公道農園」,以生態工法打造山區果園,多年研發的公道肥料,讓農園土地無汙染。預約時,農場主人會提醒,「因為不灑農藥,先告訴你,橘子有點醜!」

新社「公道農園」農場主人提醒,「因為不灑農藥,先告訴你,橘子有點醜!」(攝影/黃玉燕)新社「公道農園」農場主人提醒,「因為不灑農藥,先告訴你,橘子有點醜!」(攝影/黃玉燕)

農園開放果樹認養,每棵認養果樹一年寄送50臺斤。採完柑橘,喜愛美拍的可以繼續前行,沿途經過新社古堡莊園、薰衣草森林、沐心泉、安妮公主等休閒園區喝午茶。

採完柑橘,喜愛美拍的可以繼續前行,圖為沐心泉休閒農場金針花海。(攝影/黃玉燕)採完柑橘,喜愛美拍的可以繼續前行,圖為沐心泉休閒農場金針花海。(攝影/黃玉燕)

品味農莊 生活好享受!

車行進入大坑新社山區,近年爆紅的「抽藤坑休閒農業區」內,有休閒農園、民宿,串聯鄰近具歷史文化地位的「白冷圳」,吸引日本人造訪。園區設有果醬體驗工作坊,遊客可體驗自製果醬,一趟知性之旅收獲滿滿。

「小瓢蟲有機農場」位臺三線上,接受食農教育預約體驗。(攝影/黃玉燕)「小瓢蟲有機農場」位臺三線上,接受食農教育預約體驗。(攝影/黃玉燕)

大山城臥虎藏龍,品味農莊生活是另一種樂趣。經過東勢市區,往大雪山泰雅雙崎部落方向,道路越走越窄,還以為Google導航到了田中央?

「小瓢蟲有機農場」開放食農教育,可以體驗「從農場到餐桌」的好滋味。(攝影/黃玉燕)「小瓢蟲有機農場」開放食農教育,可以體驗「從農場到餐桌」的好滋味。(攝影/黃玉燕)

停好車、走上臺階,才發覺整個視野大不同。擁葉休閒農場夫婦一個砍樹、種桃、種梨,作陶藝,另一個則煮咖啡、玩花藝,作客家菜,整座農場充滿田園詩意。

從豐原出發,東豐自行車綠廊全長12公里,終點站「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攝影/黃玉燕)從豐原出發,東豐自行車綠廊全長12公里,終點站「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攝影/黃玉燕)

你也可通往大雪山另一頭,車抵雲霧繚繞的若茵農場,每年秋冬季,進山沿途就看得見無敵雲海,農場可紮營或住宿,入夜後享受星空滿天的極致浪漫。

香菇一條街 採菇吃菇認識百菇生態

車行大坑往中興嶺方向走,離新社花海不遠處,是知名的香菇一條街,其中多家香菇園不只單賣炸香菇、香菇餅乾,還可以體驗採菇樂趣。

產地採香菇就是便宜,一大袋鮮採香菇只要百多元,新鮮又美味!

香菇園不只單賣炸香菇、香菇餅乾,還可以體驗採菇樂趣。(攝影/黃玉燕)香菇園不只單賣炸香菇、香菇餅乾,還可以體驗採菇樂趣。(攝影/黃玉燕)

「百菇莊」也可預約「菇菇生態循環體驗」,教你認識香菇太空包,及太空包的再利用,從體驗採菇菇、撿雞蛋、DIY菇菇茶碗蒸,學習綠色生態,及享用風味獨具的香菇流沙包,認識到菇類的整個生態循環。

採完香菇,接下來就是享用菇菇大餐了!

不遠處有在地老字號複合式「菇神」餐廳,各式各樣的香菇火鍋料理,百菇香腸、香菇丸、花菇肉燥等等,還有百菇零嘴當作伴手禮,為「山城慢認證」之旅畫下完美句點。

新社菇菇一條街,可以買到各式香菇零嘴伴手禮。(攝影/黃玉燕)新社菇菇一條街,可以買到各式香菇零嘴伴手禮。(攝影/黃玉燕)

騎鐵馬 深入客家文化

「大埔客家文化」是臺中獨有,冬日單車遊程,可從豐原出發,沿著東豐自行車綠廊,行經橫跨大甲溪的「石岡水壩」,再到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那傳承百年的劉家老伙房,目前仍保留大埔原鄉客家建築特色,包括公廳廊間、左右護龍、子孫巷、內外門樓、與半月池。

臺三線上,古樸宅院「石圍牆田媽媽食堂」。(攝影/黃玉燕)臺三線上,古樸宅院「石圍牆田媽媽食堂」。(攝影/黃玉燕)

接近中午時分,東勢國小對面的美食街,可品嘗客庄日常的三角圓,享用客家鹹豬肉等傳統菜餚。飽餐後,造訪日式宿舍改造的客家故事館,古意盎然;再循著東勢鬧區抵達綠廊終點「老東勢車站」,已經活化為「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舊車站內的候車室還保留著旅客等車的長條椅,館內陳列各式染布、紙傘等客家文化,及東勢林木業與樟腦提煉設施。

客庄田媽媽上菜囉!

一群小朋友在冬日驕陽下,學會拔蘿蔔、洗蘿蔔。(攝影/黃玉燕)一群小朋友在冬日驕陽下,學會拔蘿蔔、洗蘿蔔。(攝影/黃玉燕)

「小瓢蟲有機農場」中,小朋友開心說,紅蘿蔔是我自己拔的。(攝影/黃玉燕)「小瓢蟲有機農場」中,小朋友開心說,紅蘿蔔是我自己拔的。(攝影/黃玉燕)

沿著臺三線,古樸宅院中的「石圍牆田媽媽食堂」,餐廳主人採用自家「小瓢蟲有機農場」的食材,以更貼近食材原味的手法,烹調客家小炒、鹹豬肉、菜脯蛋、高麗菜乾等客家傳統菜餚,滿足飢腸轆轆的胃。位於山凹處的有機農場,一群小朋友在冬日驕陽下,學會拔蘿蔔,一顆顆白蘿蔔變成一籠籠冒煙的蘿蔔糕,體驗「從農場到餐桌」的好滋味。

「石圍牆田媽媽食堂」以更貼近食材原味的手法,烹調客家傳統菜餚。(攝影/黃玉燕)「石圍牆田媽媽食堂」以更貼近食材原味的手法,烹調客家傳統菜餚。(攝影/黃玉燕)

「石圍牆田媽媽食堂」以更貼近食材原味的手法,烹調客家傳統菜餚。(攝影/黃玉燕)「石圍牆田媽媽食堂」以更貼近食材原味的手法,烹調客家傳統菜餚。(攝影/黃玉燕)

大山城中還有一群婆媽,在921地震後,胼手胝足共創「石岡傳統美食小鋪」,一款「紅糟龍眼米糕」,完整保留了客家風味的紅糟酒香,成為茶餘飯後的精製小點心,玩遍大山城後的特色伴手禮。

「紅糟龍眼米糕」,完整保留了客家風味的紅糟酒香。(農業易遊網提供)「紅糟龍眼米糕」,完整保留了客家風味的紅糟酒香。(農業易遊網提供)

谷關溫泉小旅行 讓身心都暖活

「捎來步道」是和平區谷關七雄波津加山步道的入口,沿途竹林茂密,能夠飽覽谷關美景。充滿歲月痕跡的「谷關吊橋」也不容錯過,在中橫公路未開通時,當地居民靠她跨越大甲溪,短短數十公尺,承載谷關人無數回憶。

和平山區擁有百年歷史的谷關溫泉,源源不絕的碳酸泉可飲可浴。(臺中市政府提供)和平山區擁有百年歷史的谷關溫泉,源源不絕的碳酸泉可飲可浴。(臺中市政府提供)

谷關健行後,和平山區擁有百年歷史的谷關溫泉,源源不絕的碳酸泉可飲可浴,水質清澈、無色無味。身體暖了,溫泉區商店街上小吃店、飯店林立,販賣各式山產、蔬果乾,還有特色養生料理;以原住民特色香料「馬告」入菜的風味餐,就要開動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