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比如說,孩子拒絕和爸爸去散步,說他想跟媽媽一起去,但這不代表孩子討厭父親。或是父母離婚後,其中一方與孩子分開,這也不代表就此不愛孩子。拒絕妻子逛街的邀約,選擇和公司同事一起打球,也不意味著丈夫討厭妻子。
當然,若是孩子未從事父母所期望的職業,這也並不代表討厭父母。例如父母都是醫師,希望孩子也能從醫,但孩子拒絕了這種要求,選擇攻讀經濟學,這和孩子是否討厭父母完全是兩碼子事。
父母卻經常因此而對孩子產生嚴重誤解。一看到孩子拒絕自己的提議,就覺得孩子不聽話、不愛父母,這完全是情緒不成熟的表現。父母如果是這樣的觀念,往往會養育出容易誤解他人言行的孩子。
在我收到的求助信件中,最常出現的就是這一類的煩惱。
舉個例子,一位男性從大學畢業後,進入民間企業工作,但父母希望他能繼承家業。雖然他認為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很重要,但也不想背叛養育自己的父母。諸如此類的諮詢信件實在太多了。
首先,最決定性的一項誤解是,將不繼承家業、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解讀為對父母的背叛。每每看到那些一臉認真地說「我不能背叛父母」的年輕人,我都忍不住想:這是父母本身的不成熟,反映在孩子身上的結果。
不回應他人的期待,並不是背叛
拒絕雙親的期待、選擇自己想要的道路,並不是對父母的背叛。但為什麼許多人都會這樣解釋呢?
這是因為父母如此認為。
首先,父母內心有很強的依存需求,因此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是一種背叛。同樣的,孩子也對父母有很高的依存需求,所以會受到影響。簡單來說,就是父母與子女都還很幼稚。
我朋友的父親並沒有念過什麼書,白手起家創辦了一家印刷公司。由於創辦公司花了很多心血,所以父親希望孩子能繼承家業。這項要求雖然可以理解,但朋友拒絕了父親的提議,選擇到一般公司就職。
後來他升上了基層主管,但父親每次見到他,都還是會對他說「差不多該回來繼承家業了吧」;我這位朋友也仍然堅定地說「不」,繼續埋頭於工作。年復一年,這樣的對話反倒像是父子間的問候。
我曾和這對父子一起吃過飯。兩個人都非常直爽坦率,孩子很尊敬父親,父親也以兒子為榮。父子倆的關愛與關心,讓在場的我十分感動。當時我心想:「真是一對很棒的父子。」也認為這是很理想的親子關係。
不過同樣的事要是發生在極度幼稚的父子之間,就會變成人間慘劇。父子內心都有極高的依存需求,並希望藉此支配對方,如此一來,就會想將自己的情感強加在對方身上,並確信這是一種愛。
如此一來,一旦孩子拒絕了父母的期望,父母就會認為這叫背叛,而孩子也會如此解釋自己的行為。由於大多數人都不會輕易背叛他人,更會對此有罪惡感,於是寧可謀殺自我,過著欲求不滿的一生。
因依存產生的誤解,會招致不幸
因依存需求而產生的誤解,已造成太多悲劇,真不知道何時才會停止。
心裡曾想過「沒有人愛我」、「我是被拋棄的存在」、「沒有人理解我」的人,其實應該好好地、澈底地審視一下自己的依存心。因為會這樣說的人,多半不曾認真思考過「自己才是最應該對自己的幸福負責的人」,才會鬧彆扭似地推導出「沒有人愛我」的結論。
其實沒有人背叛你,過高的依存需求,才會讓你覺得自己遭到背叛。周圍的人其實很愛你,只是過高的依存需求,讓你覺得「沒有人愛我」罷了。
——摘編自《穩:學會接住自己,為不安人生解套的4堂課》,(電子書,究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