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美政策牽動中國半導體需求

圖為2012年2月14日,拜登和習近平在白宮羅斯福廳會面。(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圖為2012年2月14日,拜登和習近平在白宮羅斯福廳會面。(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美國總統拜登的對中政策,影響著今年的台灣與全球景氣,學者分析,這會是牽動台商回流、外商是否積極遷出中國的關鍵因素,同時攸關台灣半導體的景氣是否依然暢旺。

在2020年,由於美中貿易戰未停,跟中共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的爆發,使得全球供應鏈持續重整,特別是全球企業、資金正加速撤出中國,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處研院員邱達生說,經過一整年的調整,現在全球經濟正呈現新的均衡關係,而是否再出現結構性的轉變,這與新任美國總統拜登的對中措施是有所聯動的,「不只是台商,很多外商也在觀察美中抗衡的後續情況。」

據美國媒體CNBC在日前的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在週四(2月18日)表示,美國將暫時維持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在澈底審查後,將重新評估如何進行。

邱達生說,據觀察,拜登仍持續遵循美中間的對抗關係,但是對抗的力道是否進一步加劇,這是要觀察的一大重點。他解釋,假設雙方對抗加劇,包括台商在內的外商將停止觀望,進一步撤出中國市場。

如果雙方關係無持續惡化,還未撤出中國的台商、外商可能繼續留在中國。他解釋,因為現在還沒撤的台商,多是鎖定中國市場,或是想通過中國市場進軍其它國家市場的,他們可能認為留在中國比較有利。

美中科技戰下,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成為美國與中國積極拉攏的對象,外界關注此狀態是否延續到今年,邱達生說,台灣去年出口暢旺,一部分是銷往美國,但更大部分是銷往中國,這是因為美國祭出科技管制,中國廠商必須囤積晶片,並向台灣進口。

據財政部統計,2020年全年出口達到3,452.8億美元,為歷年最高,其中最大出口國為中國大陸與香港,全年出口1,514.5億美元,年增14.6%;美國則是第三大出口國,全年出口額為505.5億美元,年增9.3%。

其中,電子零組件全年出口1,356.0億美元,較上年增230.8億美元,年增20.5%, 又以積體電路的增加幅度最大,年增221.5億美元,成長22.1%;電容器及電阻器增5.1 億美元,年增23.4%,印刷電路增3.3億美元,年增6.2%。

他說,假設美中對峙出現緩和,去年促使台灣晶片成長的動能,可能會失去一部分,但是現在晶片變成各國都在缺,台灣的晶片除了美中之外,在其它國家仍有需求,因此受衝擊的幅度較小,「現在歐洲與日本等國都需要台灣的晶片供應。」

「世界局勢瞬息萬變,雖然無法掌握拜登是否持續對中強硬,但只要產業站在有利位階,就不用擔心單膝跪地。」他說,「我們的半導體不是只供應給特定國家,而是供應給全世界,也成為今年全球景氣能否順利復甦的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