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上調今年GDP成長率至4.64%%,創近七年新高,不過中共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仍是今年經濟一大變數,學者認為,病毒突變以及疫苗的效力有可能成為今年台股的「黑天鵝」,另外,新台幣匯率的波動,以及台商回流的狀態,也是影響今年經濟的因素。
2020年,全球經濟遭逢挑戰,首先是中共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多國陸續採取封城、停工或居家辦公等防疫措施,使得服務業與製造業受到重創,另外,美中貿易戰、科技戰的戰火還在延燒,全球供應鏈不斷「去中化」,各國經濟被迫進行結構性調整。
台灣去年的GDP成長率達到2.98%,表現是亞洲四小龍最佳。展望2021年,行政院主計總處更樂觀預期可達4.64%%。不過,2021年的台灣經濟仍有挑戰,包括:匯率波動、病毒突變、疫苗效力,以及台商能否繼續跟上全球供應鏈去中化的狀態,都牽動著今年的GDP成長。
關於新台幣的走勢,在2020年,新台幣兑美元從年初的30.1元一路進擊,至年底時,盤中已經升破28.1元,全年累計升值1.598元,升幅達5.6%;而年假結束,新台幣盤中價屢攻新高,在2月25日,新台幣在盤中一度觸及27.773元,是23年半來的新高點。
「2021年新台幣兑美元的匯率,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大幅度升值。」中經院WTO及RTA研究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說,雖然新台幣短期放緩,但也不會反轉成貶值,「短期內,新台幣會維持相對強勁的位置。」
「主要是台灣經濟表現佳。」他說,台灣的進出口表現優異,製造業景氣樂觀,而美國又採取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各國疫情仍然嚴峻,讓美國的熱錢流往台灣,這是新台幣處在強勢位置的一大原因。
另一關鍵因素,李淳說,在去年,由於美中科技戰的關係,讓台灣收穫轉單效應,但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卻觸及到美國的匯率操縱法案,「因此,台灣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他說,所以央行在調節匯率時受到限制,態度也無法如同過去般的強硬。
央行日前發現糧商大規模炒匯,影響外匯穩定,並修正《外匯收支或交易申報辦法》遏止企業炒匯。李淳說,炒匯對匯率的影響屬於短期干擾,央行雖可通過法律規範,與重罰去抑制這種投機性行為,但無法改變新台幣整體的客觀走勢,抓炒匯無法反轉新台幣升值的趨勢。
不只匯市,台股在2020年上演驚奇逆襲,大盤指數在3月一度重挫至8523 點,但4月重回萬點,在7月底時,更一舉突破高懸30年的12682點紀錄。台股自2020年下半年持續走高至2021年初,在2月25日收在16452.18點,續創歷史新高。
民眾仍擔憂台股泡沫化,李淳說,有說法認為,台股離真正的泡沫化仍有距離,但假設肺炎病毒發生突變,以及疫苗效力不如預期,「這確實可能成為今年股市的黑天鵝。」
「台股確實存在過熱的狀態。」李淳說,按照巴菲特的股市估值指標,美國股市已經有過熱的問題,台股緊跟美國股市,持續看漲半導體族群,「同樣有風險。」
他說,疫情讓投資受到限制,在熱錢變多、標的減少下,股市成為資金的重要流向,「這個因素,在可預見的未來裡,並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他認為,這些熱錢能支撐股市多長的時間,值得關注。
全球供應鏈去中化的狀態延續與否,也是影響經濟的一大變因,李淳認為,短期內,此趨勢並未被改變,且不只美國,包括:英國、德國、法國與日本等國,皆強化對中資的部分規範,「中資在全球所遭遇到的挑戰,在今年,並不會出現太大的轉變。」
他說,「台商赴陸投資的情況,會延續過去2年的狀態,依然是下滑的情況,整體而言,台商赴陸投資的高峰已過。」
李淳認為,過去把中國當作世界工廠的台商,持續跟隨國際趨勢移轉供應鏈,並前往美國、東南亞等地設廠,特別是半導體供應鏈與鴻海等代工廠;但想發展中國市場的台商還是會續留中國。
他認為,在高峰時,近八成的台商到中國投資,現在情況發生結構性轉變,台商的對外投資越趨多元,除回流台灣外,也積極前往東南亞、美國、歐洲等國落地發展。
另外,自2019年7月1日起實施的「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將在2021年12月31日截止,台經院日前也預期,按照往例,「政策期限的最後一年,回台投資可能會大爆發。」相關動態值得關注。
而新一屆美國政府,是否調整美中對抗的立場,也是今年經濟一大變因。李淳認為,拜登政府同樣強調重振美國製造業,而台灣是美國的長期合作夥伴,代表美國仍需要台灣,預期今年台美間在檯面上的官方互動可能減少,但貿易投資、科技合作等實質互動,仍會延續川普政府時期的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