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11日通過「房地合一稅2.0」《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持有房屋、土地2年內脫手課稅45%、2年到5年內課35%,5~10年稅率20%;超過10年稅率維持15%。全案送立法院審議,草案施行日期由政院訂之。不過,有幾種情況不受修法影響,如因調職不得不賣房等,仍維持20%稅率。
現行《所得稅法》規定,個人、法人持有房屋、土地,1年以內售出稅率45%;1~2年內稅率35%;2~10年者稅率20%,超過10年以上稅率為15%。政院拍板通過的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明訂境內居住個人,持有2年內者稅率為45%;2~5年稅率為35%;非境內居住的個人,持有2年內稅率45%;超過2年稅率35%。
行政院長蘇貞昌強調,政府是打炒房,不是打房,盼修法遏止房價不當拉抬,藉由稅制改革抑止炒作房市,落實居住正義。財政部表示,這次房地合一稅改,有助遏止短期投機炒作,健全不動產交易市場發展。
防投資公司避稅 兩型態納房地合一稅
為抑制投資公司短期炒作不動產,並防杜個人藉由設立營利事業短期買賣房地規避稅賦,「境內」法人併入營所稅,適用20%稅率,修法後將比照自然人持有期間分開計稅合併申報,最高課45%;至於「境外」營利事業,持有期間2年以內稅率45%;超過2年稅率35%。
本次修法增訂交易預售屋及其坐落基地、符合一定條件之股權交易兩項,視為房地交易,納入房地合一課稅。交易持有股份(或出資額)過半數之營利事業之股份(或出資額),且該營利事業股權(或出資額)價值50%以上係由中華民國境內之房地所構成者(排除屬上市、上櫃及興櫃公司之股票交易)。
此外,有三種情況不受修法影響,包括個人非自願因素(如調職)房地交易;個人以自有土地與建商合建分回房地交易;建商興建房屋完成後第一次移轉之房地交易,維持20%稅率。另外,自住房地持有並設籍超過6年之交易,也維持稅率10%及免稅額度400萬元。
業者:中古屋代售料大減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說,受新制的影響,房價短期將出現震盪,但長期屬於利空出盡,對市場的影響不會太大。新制上路之後,房價漲跌的關鍵在買方的需求有無改變,這還無法預期,但絕對會出現二手屋、中古屋代售物件減少的狀態,而出現相關房源不足的問題。
他說,新制把短期持有定義由2年增加到5年,民眾為避開重稅,會拉長持有房屋的時間,並使中古屋代售量大幅減少。
至於是否影響到房價變化,何世昌表示,這要看買方需求,假設需求量也跟著減少,市場會出現修正格局,假設需求增加,還是會推高房價,「新制上路後,情況變得比較複雜,要看買方進場的意願是否還跟過去一樣。」
他也提出隱憂,「對於真正在投資房地產的人而言,他們只要換個身分買房就好了,從法人調整成自然人,依然可以買房,並不會影響到他們買房的意願。」
何世昌表示,全球在貨幣寬鬆的環境下,資產本來就容易膨脹,房價上漲是全世界共通的結果,但臺灣房價的漲幅已是末段班,甚至比不過韓國,當然政府現在的政策,是在超前部署,但根本的問題還是得解決。
他說,要真正解決房價問題,應該要從供給與需求面著手,而不是通過課重稅的模式處理,因為供給面的問題沒有解決,價格還是會上漲。歐美與韓國已紛紛捨棄課重稅遏止房價上漲的模式,改成興建大量社會住宅與可負擔住宅,臺灣也可仿效。
最糟狀況:租稅轉嫁至房價
何世昌說,課重稅的措施,最擔憂的是出現租稅轉嫁的現象,就是房東為避開重稅,會把持有房屋的時間拉長,造成市場上供給減少,而在買方多於賣方的環境下,賣方容易把稅金轉嫁在房價裡,使得最終房價還是增加,「這是最不樂見看到的狀況。」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新制的影響是肯定的,首先,在持有時間延長下,擠壓投資者獲利,如果有比買房更好的投資,資金自然流向那些地方;至於價格部分,她估計在低利環境下,房價很難出現大跌。
修正案訂有日出條款,日出時間有2022年後取得房地、回溯到2016年後取得房地兩種版本,回溯機率較高,不過,仍待行政院決定。
何世昌表示,值得注意,假設回溯到2016年,過去買比較多房地的法人投資客,有可能在新制上路之前拋售房產,因此預期市場出現一波委售潮,待售量也會增高,但房價是否因此調整,得取決於賣方的口袋有多深,目前預期價格維持平盤至5%的漲幅。
假設日出時間訂在2022年後取得房地,徐佳馨則認為,新制上路前的成交量並不會太差。但長期而言,交易量規模確實會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