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具電子業基礎 台廠易切入電動車發展

臺灣沒有生產電動車所使用的鋰電池,且由於電池屬於高汙染的產業,社會的接受度恐怕不高。圖為鋰電池示意圖。(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臺灣沒有生產電動車所使用的鋰電池,且由於電池屬於高汙染的產業,社會的接受度恐怕不高。圖為鋰電池示意圖。(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全球聚焦電動車產業,而臺灣供應商早已攻進特斯拉(Tesla Inc.)的供應鏈,各界也期待臺灣可在全球電動車的發展中占有關鍵地位。學者說,相較於傳統汽車,臺灣廠商確實較容易切入電動車供應鏈,不少臺廠也做出成績,但要注意臺廠多處在供應鏈上游,缺乏廠牌與專利,臺灣要避免只能做電動車零件的發展困境。

電動車產業蘊藏大量商機,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提到,最快5年內電動車占整體汽車產業的市占率將到達一成,目前汽車產業產值已高達4兆美元(約新臺幣114兆元),而在20年內會成長至接近6兆美元(約新臺幣171兆元)。

電動車產值是半導體8倍

童子賢說,目前電動車產業的產值已是半導體的8倍左右,也是智慧型手機7倍左右的產值。臺廠積極進軍電動車產業,外界盼望其成為臺灣的第二座護國群山。

工研院則建議,在電動車供應鏈裡,臺灣可以發展電控相關產品,包括:助攻非傳統車廠開發車款、供給全球車廠系統及關鍵零組件、人機介面商機以及發展新型態應用服務系統等,都是臺廠的潛在機會。

臺廠早已布局電動車供應鏈,與特斯拉有深厚的淵源,台灣經濟研究院南臺灣專案辦公室主任高仁山說,臺灣有數一數二的電動車零組件供應商,全球第一臺特斯拉的電動車,就是2008年時在臺灣的林口誕生的。

特斯拉有七成零件由臺廠供應

他說,現在的特斯拉有約七成左右的零組件,是來自臺廠的供應,特別是被稱為電動車心臟的驅動馬達,是由臺廠富田電機所開發。雖然富田因為產能跟不上特斯拉的成長速度,已不再是唯一的供應商,但依然是主要的合作夥伴。

「在電動車產業鏈裡,臺灣確實占有一席之地。」高仁山說,臺灣在傳統汽車產業裡,幾乎沒有發展空間,甚至無法製造出像樣的汽車引擎。但現在的電動車是新時代的移動革命,臺灣有良好的電子業發展基礎,「確實是很好的切入點。」

他說,電動車大量依賴電子系統,臺灣不僅可以提供車用晶片,在高效能人工智慧(AI)領域,以及光學雷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面向,都有獨步全球的技術,「如果沒有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全球電動車產業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但是,臺灣也有劣勢,他說,臺灣廠商處在供應鏈的上端,但在中、下游的布局則較為弱勢,沒有自己的品牌,也沒有掌握銷售通路與專利,「這導致臺灣只能做零件。」

臺灣沒生產電動車用的電池

高仁山表示,臺灣也沒有生產電動車所使用的鋰電池,由於電池屬於高汙染的產業,社會的接受度恐怕不高,而且也沒有回收老舊鋰電池,將其再製造的廠商,這或許是臺灣未來可以思考的發展面向。

他說,特斯拉之所以會把中國當成主要市場,主要是看上中國有全世界主要的鋰電池供應商,包括:百利與比亞迪皆掌握制價權。而稀土是鋰電池的重要原料,中國也是全球稀土的主要供應國,這也讓特斯拉與中國的關係分不開,若其持續與中國供應鏈合作,長期而言恐怕不利於臺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