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拜登政府上臺後美中首場政治交鋒,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提出3點觀察,首先「這次會面本身就是目的」,由於今年7月1日是中共百年黨慶,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完全沒有退讓餘地」;反之,4月到7月美軍將在中國周邊進行4場大規模軍演,具濃重「戰略威嚇」意味,美國也無妥協必要。因此,外界觀望的「拜習會」今年秋天前恐無望成局。
其次「美中互畫底線」,對習近平來說,2022年秋天「20大」確保連任「對內維穩」及「臺灣議題與美國對臺政策」絕不能出差錯;對美國來說,拜登團隊也要向盟友表明美國不會對中國退讓,包括臺灣議題。第三、中共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知美派」熟悉美國政界,獲習近平授權,角色有「緩衝功能」;因為美國總統拜登身體有狀況,布林肯成為美國外事重點人物,這次「兩人都善盡角色」各自表達立場,但「檯面下互動,重於檯面過場」,相信兩人尚在建立了解與磨合。基於此,郭育仁推測,年底前美中或再啟「第二回合」高層政治對話。
拜登重啟美中經濟戰略對話? 專家:掉入中共陷阱
同時,他也研判「美中可能恢復機制性對話」,意指美中經濟與戰略對話(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2009年由當時雙方領袖胡錦濤與歐巴馬建立,每年中召開一次,截至2016年共進行8輪對話,川普上臺後宣布終止。
郭育仁進一步說明,「我不是擔心,只是認為可能拜登會重新恢復這個對話,相當值得關注。」他解釋,因為中共向來喜歡「談判」,美國前總統川普與中共交手4年,早已認清中共本質,「中共假裝跟你談,達成暫時協議,中共從允諾那天起,就打算毀約、欺騙糊弄,根本無意履行」,中共算計的是「半談半拖」,爭取時間軍事、策反布局,「如果拜登團隊掉入這個陷阱,就相當不妙」。
所幸,目前觀察下來,布林肯應該「不容易上當」,目前看來拜登延續川普政策,與盟國積極布局亞太、印太戰略,在對中態度上,美新政權或不如前朝強硬,但「方向一致」,或許美方表示未來會繼續與中國溝通,但郭育仁認為,不論美國啟動多少回合對話,都不會起到讓局勢更穩定的實質幫助,因為根據過往經驗「誰跟老共談都會吃虧」。
美中過招 臺灣角色更顯重要
美中臺關係連動,臺灣緊跟美國動作亦步亦趨,美中虛實過招,兩岸亦然,臺灣當局如何在「談」與「不談」間把握,考驗蔡政府智慧。
對此,郭育仁表示,總統蔡英文執政近5年「忍、沉著」特質,讓臺灣目前為止「都沒有犯錯」,政治上,劃下堅決反對有政治前提的兩岸對話底線;國防安全上,在臺海與西南防空識別區「該做的都會做、也不會擴大事端」,目前政府應對沉著。反之,中共戰狼霸權引國際反感,「大家也在等中國(共)犯錯」,便有機會做出合理反擊行動。
郭育仁認為,如美中啟動「第二回合」會談,臺灣角色與功能更顯重要,首先,臺灣可提供美國主要的中國情資;其次,如果對岸政經軍一有動作,臺灣可第一時間掌握與反應,關鍵時刻,臺灣不需要「定海神針」,反而更該與美國「相向而行」,美國也應認清中共,並且讓臺灣成為完成美國在亞太布建整合飛彈與反導彈防禦系統(Integrated Air and Missile Defense, IAMD)的最後一張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