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亞洲評論》3月18日報導,由世界銀行和亞洲發展銀行資助的「太平洋海底光纖電纜」計畫,連接太平洋島國諾魯(Nauru)、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吉里巴斯(Kiribati),預估成本大約5,445萬美元。
2020年競標該計劃的三家企業分別是華為海洋、芬蘭諾基亞(Nokia)旗下的法國阿爾卡特(Alcatel Submarine Networks),以及日本電氣(NEC)。華為海洋的報價比對手公司低逾20%。
今年2月末,該計畫的聯營企業通知上述三家公司,「所有競標者均未達到要求」,這個競標已宣布無效。
目前尚不清楚其中的詳情,但據悉,日本、美國和澳洲基於對中國企業的顧慮,要求該計畫涉及的三個太平洋島國和世界銀行仔細審核競標情況。
「太平洋海底光纖電纜」或排除中國企業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表示,上述三個太平洋島國可能會重啟「太平洋海底光纖電纜」的競標程序,但可能會排除中國企業。
「太平洋海底光纖電纜」需要通過另一條電纜連接到關島,關島是美國軍事要地。美國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與盧比歐(Marco
Rubio)曾於2020年9月致函密克羅尼西亞,敦促該國不要讓中國企業承包該計畫,否則將令中共有機會竊取機密,作為地緣政治的脅迫工具。
華為海洋曾是華為技術投資有限公司(華為投資)的子公司。2020年6月,華為投資將華為海洋51%股權轉讓給「亨通光電」,華為投資也成為亨通光電的股東(持股2.44%)。
亨通光電2019年開始參與中共雲南聯通國企混改,去年也收購了英國全球海事集團公司持有的華為海洋30%股權。亨通光電的母公司是亨通集團。
亨通集團從2018年開始牽頭修建另一條名為「和平」的海底電纜工程,全長1.5萬公里,通過陸路連通中國和巴基斯坦,最終抵達法國馬賽。該工程預計在今年晚些時候投入使用。
華為是亨通集團的第三大股東,為這條通往歐洲的海底電纜提供傳輸、登陸接收站的設備。法廣3月初報導,登陸接收站被認為是進行海底電纜監聽最容易下手的環節,包括在修建時暗中植入「後門」。
海底光纜是中共2015年提出的「數位絲綢之路」的一部分內容,中共稱「數位絲綢之路」是「一帶一路」數位化。
自由亞洲電臺3月19日報導,位於華盛頓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當天舉辦線上研討會,談到了中共「數位絲綢之路」的問題。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分析師奧賽薩提(Rebecca
Arcesati)表示,中共政府提出「數位絲綢之路」,很明顯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和戰略目標,此外,中國共產黨也試圖在海外蒐集大量數據,並提供給民用和軍事情報、宣傳等領域。
奧賽薩提表示,「和平」海底電纜項目連接到歐洲大陸,歐盟應密切關注是否將威脅到歐盟的國家安全,因為中國(中共)的「軍民融合」政策是圍繞國家控制、審查和對公民社會的嚴格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