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影視廣場

李默談港產片興衰:80年代那些好片 真的是一個宇宙

被香港電影界稱爲才女的李默,親眼見證了港產片由興盛到衰退的整個過程。(香港大紀元)
被香港電影界稱爲才女的李默,親眼見證了港產片由興盛到衰退的整個過程。(香港大紀元)

文/記者林源、梁珍
同時在普慶戲院擔任選片人員,也負責西方影片推廣工作的影評人兼作家李默,見證了香港電影業從輝煌到衰落的整個過程。近日她在接受《大紀元》【珍言真語】採訪時,談到香港電影的現狀和未來。

香港電影院龍頭之一的UA戲院,在經營了36年之後,於3月8日宣布全線結業,令廣大影迷和電影界人士痛心和唏噓不已。

他們感嘆曾經自由發揮、光芒四射的「東方好萊塢」,1997年後開始從黃金時代,逐漸衰敗成至今的「黨文化藝術」,以及港府利用武漢肺炎(中共病毒)疫情對電影院下達的無差別停業令,是香港戲院及電影業嚴重萎縮的「罪魁禍首」。

網友:戲院是思想交流的好地方

許多電影界人士和電影明星被媒體問到UA停業的話題時,都紛紛表示痛心和不捨,他們將矛頭指向港府的停業令和各種限制措施。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田啟文在「香港01」的採訪中表示,擔憂UA停業是「一環扣一環」,可能帶來骨牌效應,衝擊本土製作,令港產片投資者卻步,導致香港戲院及電影業進一步萎縮。

而武打明星洪金寶,3月9日接受《星島日報》採訪,被問到UA停業時指出,在電視上看到港人如今的生活令他倍感心酸,他自嘆無能為力,擔心以後會連電影和電視都沒得看,只能聽收音機了。

有許多網友指出,餐館容許摘口罩高談闊論,卻不給戲院戴口罩靜靜看戲;地鐵擠得人貼人不怕傳染,電影院隔行隔座位卻說抗疫不得開放。

網友Ssys Ri Boat說:「戲院是思想自由的地方,是思想交流的好地方。」有人立即回說:「HKGOV(香港政府)就深明這一點了。」

香港曾經是「東方好萊塢」

據維基百科介紹,香港是世界五大電影生產基地之一,被稱為「東方好萊塢」、「華人娛樂碼頭」及「華人夢工廠」。香港電影是中文電影的先驅者,「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港產片多年來風靡全球,成為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

2013年出版的《香港電影發展歷史》介紹,上個世紀80年代,港產片無論在產量、票房,還是品質與藝術性上均創造出了驚人的奇蹟,形成了龐大的電影工業,成為亞洲第一大的電影生產、出口基地,電影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擁有全球市場的美國好萊塢。

香港電影現狀:化整為零

李默自稱「周身刀」,是香港電影界有名的才女。她同時涉及小說、電影編劇、詩歌、歌曲填詞等創作。她形容自己是7、80年代的「香港電影活字典」。

對於香港電影目前的現狀和UA停業,她說實在不忍用「死」來形容,她寧願說是「化整為零」的狀態。

李默心情沉重地説,UA戲院一下子沒有了,就像你常常光顧的餐廳,突然一下子關了門一樣。

近幾年的香港電影圈很少有純香港班子製作的當地電影,基本上都是與大陸合拍的片子,還要依靠大陸的觀眾市場,因此被網友稱做「黨文化藝術」。再加上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的雙重夾擊之下,電影院被當局下令空置,影片投資人收不回成本,因此進入大衰敗時期。

高先電影院老闆曾麗芬對立場新聞表示,「歷史演變會影響你拍什麼電影,現在大家都不會有心情再拍一部純喜劇啦。」

「不需要迎合市場。電影最好就是拍一個訊息,讓觀眾去接收、思考和討論,不是一定純娛樂。娛樂都是重要,但電影始終是藝術,應該有它自己的功能。」

2020年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描述反送中的紀錄片《理大圍城》。但放映前不斷受到中共在香港的喉舌媒體《大公報》、《文匯報》的文革式圍攻,高先電影院不得已取消公演。外界和香港電影界都普遍認為,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再有。

當年看西方片是高檔享受

李默提到,在6、70年代,香港的電影院都還是木凳子,播放一些很老的片子,後來到了80年代初才開始砸重金,改造成現代化的新劇院,同時開始注重電影宣傳。

她回憶小的時候,港產片還無法跟西方電影平起平坐,那時觀看西方電影是屬於高檔的享受活動。

到了70年代中後期,香港電影界迎來了「新浪潮」時代,拍出很多好片子,例如《投奔怒海》、《胡越的故事》、《半斤八兩》等等,因爲是粵語電影,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慢慢就搶占了主要的電影市場。

上個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出現盛產時期,出品了許多叫座的粵語電影。(香港大紀元)上個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出現盛產時期,出品了許多叫座的粵語電影。(香港大紀元)

而西方電影爲了搶回市場,也開始在影片上打出中文字幕,同時也開始注重在香港的宣傳和推廣工作。

李默說,每當有西方大片的首映,很多香港的導演都是連攝影師等整個班子帶來看首映。爲甚麽?因爲大家都要來學習,來取材,人多到都要臨時增添摺疊椅。

現代快節奏和電影的碎片化

「在80年代那些好的影片,真的是一個宇宙。」「一部好的電影,它的鏡頭全部就好像使你在呼吸一樣,你的呼吸是很順暢的。」

李默提到,現代人什麽都講節奏要快,「都不需要思考,因為他們抗拒去思考,因為思考會使人累。」她說,要放慢節奏,不要抗拒思考。

她舉例說,「現在他們不想面對那麼多的現實,不想去看清楚,不去想清楚,就用快節奏的去做,全部是點、點、點,沒有一條線,(線)都很難(形成);面,就更加沒有了。」

她認識不少大陸的畫家、編輯、作家,但是他們很少看電影,跟他們在一起,很難聊電影的話題。

而她認爲,在看電影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學習電影的表達技巧,並用到了自己的寫作裡面,「我是在學習,將來會使用到所有的技巧,在我的小說裡面,我要把小說寫到像人們在看電影一樣。」

「很想讓大家能夠視野開闊一點,想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