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國際原物料上揚恐致通膨?主計總處:可觀察第3季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近期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攀升,主計總處8日公布3月躉售物價指數(WPI)終止了長達22個月的下跌態勢,年增4.36%,而對於是否進而傳導至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使得物價上揚,主計總處表示,可再觀察第3季的表現。

主計總處8日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年增率為1.26%,漲幅與前2月平均相比,上漲0.6%,漲幅明顯增大,反映廠商進貨成本的3月躉售物價指數更轉為正成長,終止了長達22個月的下跌。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簡任視察曹志弘指出,3月躉售物價指數由負轉正,除去年因疫情導致國際原油價格直落,基期偏低,全球景氣也逐步回溫,讓農工原料價格接連走高,更加影響躉售價格。

曹志弘表示,躉售物價指數通常都會領先消費者物價指數約莫兩季,因原物料價格上漲會引發國內廠商成本壓力增加,有進一步傳導至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可能,「若國際原物料持續上漲,大概到了下半年將會有一些影響。」

此外,曹志弘也指出,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已由經濟部、農委會等相關部會負責,密切關注國內大宗原物料價格與庫存變動,必要時為不讓物價大幅上揚,將適時採取穩定物價措施。

曹志弘說明,從另一方面來說,即便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政府可透過掌握國內公共費率價格,來適度收斂漲幅,如電費、燃氣、交通運輸、油料費等,這些都是穩定物價措施。廠商就成本上揚部分,因考量價格競爭力,也會自行吸收部分成本,不全然反應至售價上。

通貨膨脹議題近來備受矚目,曹志弘解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漲幅擴大,主要是受到去年低基期影響,所以國內物價其實並未有全面持續上漲的通貨膨脹現象,目前物價情勢穩定。

曹志弘也表示,台灣原物料雖多為進口,僅作為價格跟隨者而非決定者,但是從3月主要國際商品行情觀察,小麥、糖、棉花皆下跌,工業金屬漲跌互見,並沒有再有飆高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