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因台灣水情吃緊,使得全球水資源議題備受關注,22日(世界地球日)舉行「氣候緊急行動系列之一:水即未來」國際論壇,集合國內外產、官、學、研各領域的專家,就氣候緊急狀態下台灣、非洲及全球水資源現狀及未來發展發表演說。
水資源解決方案,包括台南市黎明中學採用的JW生態工法,藉由將暴雨資源化,還水於大地,同時解決「長時缺水」及「極端強降雨」的兩極難題,成為論壇亮點。
台南市黎明中學建校60年來頻受淹水之苦,從2015年至2018年陸續將校園改作JW生態工法鋪面,進而使校園改造成為無排水溝的生態永續綠校園,不但成為2018年823南台灣大淹水中「洪水中的孤島」,更將暴雨轉為水資源,特別是在近期缺水情形,黎明中學擁有自有的永續水源,因此無需擔心缺水。
黎明中學校長羅家強表示,校園整個鋪面可收集到1440噸回收水,學校每一天能夠處理48頓的污水,其中學校使用在草地澆灌、廁所等大約40噸用水,而地表下方相當一個小水庫,若在儲滿的情況下使用可長達65天。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全球暖化衝擊促使水資源減少,台灣應該要邁向「都市海綿化」來儲留雨水,更可以達到減溫、防洪、抗旱的作用,將回收水利用在農業、工業、生活用水等。他建議,水價合理化議題未來也應持續研議。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劉說安教授指出,台灣水資源約有六成以上的來源皆來自於颱風,而去年颱風並未帶來如期的雨量,僅是擦邊球,當時就預見今年會是一個缺水年。
劉說安說,今年旱情嚴峻,實際去幾個水庫視察發現,曾文水庫、日月潭蓄水量持續低落,「景象如同一片大草原」,未來政府對於水資源吃緊應以「政府開源、人民節流」的方式來共度難關。
臺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前院長蔡仁惠表示,一直以來,生態與工程都是「敵對的雙方」,然而,JW生態工法卻像是「生態工程協奏曲」,能將生態與工程融合,是最佳解方。
幾內亞UCERPAC 、奈及利亞ACCREC、象牙海岸Page Verte等國際組織,也在此次論壇中透過連線,就非洲及全球目前水資源短缺問題,期盼喚醒大眾了解全球水資源日益稀缺的現實。
JW生態工法發明人、品岱董事長陳瑞文指出,這項工法有超過100多個國家,以及1000多個NGO團體的肯定,22日來自聯合國專案廳的關注,更增添生態工法是全球公認「城市水銀行」的最佳工具,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就是要修復地球,這次發起倡議的主因就是希望從今天開始行動,用生態工法來修復地球,讓我們一起終結水旱災害,不僅侷限在台灣的水旱問題,更是全球水資源的問題,攜手永續地球水循環責任,留給子孫一條淡水,成為全球最佳的貢獻推手。
JW生態工法神奇的地方,像是透水率,一分鐘能吸收200毫米的水量,地底儲水量等同20座大湖公園的滯洪池,還可捕捉二氧化碳及降低溫室熱島效應,道路表層的溫度也遠低於柏油路面至少攝氏21度,而永續性更是超過10年。這項技術,屢獲國際肯定,2017年榮獲了國際道路協會(ITF)「全球道路成就獎」研究類的唯一首獎,以及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2金1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