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台經中心27日發布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總數為77.28點,較上月增加0.76點,刷新近1年來的紀錄,其中投資股市時機指標更攀升至14個月以來的新高,反映消費者信心自疫情爆發後開始陸續恢復。
4月CCI的6項分項指標中「4升2降」,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投資股市時機等4項指標上升,物價水準、購買耐久財2項指標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台股已登上萬七,指標仍以「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升幅最大,指數上升4.4點來到56.9點,是去年3月以來、14個月新高。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從台灣經濟情勢觀察,去年4、5月疫情最為嚴峻,6月國內解封後,經濟緩慢復甦,受惠於中國轉單效應,加上遠距商機推升宅經濟動能,支撐國內資通訊產業出口表現,刺激台灣全年經濟正成長的態勢。
吳大任認為,展望台灣今年經濟「坐四望五」,內需回溫及出口持續暢旺下,表現將明顯超過去年。他說,美國消費占全球整體消費比重近3成,隨著美國經濟在疫苗普遍施打下逐漸復甦,經濟成長率上看7%可期,也會提供全球消費與貿易很大的成長動能,台灣也將受惠。
除了股市,去年房地產行情也呈現價量齊揚,有部分區域更出現過熱、炒作現象,引起政府祭出打炒房措施。不過,從絕對水準來看,4月「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調查結果落在111.4點,僅下降0.2點;中央大學與台灣房屋合作調查的「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來到114.9點,也只下降0.35點,指數皆高於100點,偏向樂觀。
吳大任分析,指標僅微幅下滑,反映出民眾不認為打炒房措施能抑制房價上漲,所有有購屋需求,還是得趕緊進場。他解釋,政策是一刀兩刃,在壓抑短期投資的同時,也會抑制供給,而如今房地產面臨營造成本、工資上漲,本來就會讓供給縮減,再加上政策效果,恐導致「價漲量縮」。
吳大任提醒,降幅最多的指標為「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下降0.4點至42.6點,近期水情吃緊恐影響下半年農產品供給,未來在油價、食品類雙漲之下,民眾對於物價上漲、通膨感受將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