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台經中心27日公布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總數來到74.88點,相比上月下降2.4點,6項指標齊跌,「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更下挫10.9點來到46點,是總指標下滑的主因。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27日對《大紀元》表示,受到調查時間的影響,導致跌幅目前還未能反映疫情因素,他預估,下個月指數表現還會更差。
吳大任指出,本次調查的6項指標當中,股票投資時機重挫10.9點,不過,他強調,調查時間為18日至22日,而指揮中心在22日才開始「校正回歸」,確診高達700人,故報告還未反映目前嚴峻疫情的現況。
吳大任分析,觀察這兩週股票市場,這波股票下跌的起因,其實不是因為疫情關係,而是美股的重挫,帶動臺股走跌,而美股重挫的主因,包括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其實超過聯準會的2%警戒值,年增4.2%。他預期,聯準會很有可能在下半年調整貨幣政策,如果朝向緊縮貨幣政策調整,市場上資金就會慢慢退潮,帶動美股下跌,臺灣也受到波及。這次股票投資時機指標,重挫原因不只有疫情影響,還有對通膨的疑慮、對美國聯準會政策的預期,都讓臺灣在基本面上有一些支撐。
疫情集中在雙北,是否對產業造成影響?吳大任回應,雙北產業分布仍以服務業為主,但是臺灣經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出口,而出口又與製造業相關,桃園、新竹是目前臺灣製造業最重要的兩個地區。他直言,「如果民眾能嚴格遵守第三級警戒的管制,並且讓疫情限縮,桃園、新竹只要能夠守住,臺灣的經濟就不會太悲觀。」
對於內需是否受到衝擊?吳大任表示,對臺灣經濟影響最大的是國內消費,但因為商店型態的不同,處境不一,受到疫情影響,實體店面目前面臨嚴重衝擊,反觀購物平臺卻有很大的受惠。
此外,中央大學與臺灣房屋合作調查「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5月來到115.55點,絕對值逾100以上,為樂觀水準。
吳大任說,大部分國家的央行都採貨幣寬鬆(QE)政策,使資金流向股市或房市,也有很大一部分流向大宗商品,帶動建材價格不斷調漲,包括鋼筋、水泥等原物料,還有嚴重缺工問題,導致建商的建築成本逐步上揚,特別是新建房屋價格可以觀察到都在上漲,這是成本面的因素。
他說,現在資金相對寬鬆、利率也低,資金的機會成本不大,所以供給下降,加上成本的升,其實他對價格還是會有一定的支撐啦。
吳大任指出,「房地合一2.0」在7月登場,在7月前可能有些消費者還在觀望,但過了7月後,對很多手上有房子的人來說,乾脆就不賣了,供給將會更少,現在資金成本低,如果現在賣掉就要繳很高的稅,所以政策也可能抑制供給面。
他總結,供給因為成本上揚,加上政策影響,供給會掉得更多,基本上是「價漲量跌」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