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在家防疫仰賴美食外送,消基會14日指出,全臺有8萬8000名外送員,每天約和700萬人次接觸,呼籲政府參考美國將外送員列入疫苗優先接種對象,確保外送員和民眾健康。
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指出,勞動部在2020年底統計,臺灣美食外送員人數已逼近8萬8000人,以一天40單生意計算,全臺一天最少有352萬人次的外送員與消費者互動,估算人與人的雙邊接觸感染機會約700萬次。
消基會秘書長徐則鈺表示,民眾在家防疫,解決三餐仰賴外送員、宅配員供服務,他們與民眾接觸的頻率不少於第二類的「維持防疫量能-提送餐等服務之村裡長或村裡幹事」或第三類「高接觸風險工作者」。
他並強調,運輸及倉儲人員列在施打疫苗順位第7類,但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佈最新的疫苗優先施打對象表中,7大類接種族群累計353.5萬,目前臺灣到貨的212萬劑疫苗,只能施打到第6類75歲以上長者,且第6類還會有55.5萬人沒打到,至於第7類軍警、教職員、運輸倉儲業等族群根本排不上。
徐則鈺呼籲指揮中心重新排序,參考美國將「食品工作者」列入第一類疫苗接種順序,相當於醫護人員;黃怡騰也建議,為確保外送員和消費者的健康權益,應規劃每日或定期的快篩機制,確保外送員和民眾健康。
若外界擔心有人為了優先打疫苗,臨時擔任外送員,徐則鈺指出,平臺業者應可過濾出長期投入外送的「真正外送員」、以及新加入的投機人士,不會有混淆的問題。
消基會也提議,外送服務業在避疫期間降低民眾外出染疫的風險,呼籲政府比照醫護人員服務的特別加給,給予外送員機汽車牌照燃料雙稅減免優惠,同時提醒民眾,研究發現病毒可在塑膠或紙可存活4到5天,收到包裹時可噴酒精消毒降低風險。